簪花游古厝 品茶赏南音(以文塑旅 以旅彰文)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4-04-15 03:37:01
浏览

簪花游古厝 品茶赏南音(以文塑旅 以旅彰文)

 

  南音演出现场。
  陈英杰摄

 

簪花游古厝 品茶赏南音(以文塑旅 以旅彰文)

 

  游客在蟳埔村游览。
  王志超摄

 

簪花游古厝 品茶赏南音(以文塑旅 以旅彰文)

 

  泉州东西塔。
  陈英杰摄

 

  核心阅读

  “苍官影里三洲路,涨海声中万国商”,昔日的繁盛留在古城泉州的记忆中;南音、簪花、木偶戏,让泉州依然保持着浓浓的烟火气,成为游客慕名而来的“打卡地”。福建泉州在持续做好世界遗产保护的同时,积极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赓续历史文脉,探索非遗活化,助力文旅从“网红”到“长红”,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陆地在脚下戛然而止,一条窄窄的石板栈桥伸向广阔的海洋。近岸礁石上,千年前刻凿的台阶仍清晰可见;抬头远眺,作为航标塔的六胜石塔高高矗立。这里是位于福建省泉州市的石湖码头,也是宋元泉州外港码头的珍稀物证。紧挨石板栈桥,如今是石湖码头六胜塔世界遗产点保护管理站。

  泉州古称“刺桐城”,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2021年7月25日,“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五十六项世界遗产。九日山祈风石刻、市舶司遗址、泉州府文庙、开元寺、洛阳桥等22处世界遗产点,见证着海洋商贸的繁华,也诉说着泉州包容开放的城市气质。

  申遗成功后,泉州在持续做好世界遗产保护的同时,积极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显示出巨大发展潜力。2023年,泉州实现旅游总收入1002.4亿元,同比增长68.9%;接待国内外游客8652.97万人次,同比增长53.9%。近日,记者前往泉州,调研泉州文旅走红的流量密码。

  城市“微更新”,留存历史文脉与人间烟火

  早上6时许,金鱼巷还在薄雾笼罩中,77岁的郑卫治就早早提上篮子去菜场。金鱼巷长约270米,宽敞平坦、路面整洁,郑卫治在这条小巷里已经生活了30多年。

  上午10时,巷子开始升腾起烟火气。三五成群的游客,在巷口的金鱼装饰图案处拍照留念。走出巷口,向南几十米,便是中山路。中山路两旁的骑楼建筑颇有特色,游客漫步其中,惬意悠闲。朝天门、泉山门、德济门等城门旧址,静静诉说着古城的历史;黄同益绸缎纱庄、上海大华书店、罗克照相馆,原样匾额留存,讲述着这里的繁华商业史。

  从上空俯瞰,6.41平方公里的古城内,开元寺、泉州府文庙、南外宗正司遗址等8处世界遗产点如明珠般错落其间,丰富的历史遗存、清晰的古城肌理、熙熙攘攘的人群,都能让人窥见往昔“苍官影里三洲路,涨海声中万国商”的繁盛景象。

  然而,曾经的泉州古城并非如今的模样。管线杂乱架设,房屋老化严重,一到雨天,街面上脏水横流。很多原住居民选择了离开,市井气息越来越淡。

  2017年,按照“微干扰、低冲击”的原则,古城改造工作开始。立面提升,管线下地,地面铺装,夜景优化,文化元素融进景观设计。

  “古城保护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在赓续历史文脉的同时,保留原有的烟火气。”泉州市古城保护发展指挥部指挥长朱启平介绍,一方面,古城内的众多文化遗产必须以保护为主;另一方面,古城基础设施不完善、建筑风貌破旧、交通不便、业态衰落,也制约着古城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