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经济回升向好创造适宜货币金融环境(锐财经)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4-04-14 21:05:01
浏览

  4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最新数据显示,截至3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04.8万亿元,同比增长8.3%;狭义货币(M1)余额68.58万亿元,同比增长1.1%;流通中货币(M0)余额11.72万亿元,同比增长11%。对此,分析人士普遍认为,今年以来,信贷总量稳定增长,贷款利率保持低位,对实体经济起到稳固的支撑作用,为经济回升向好创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M2余额超过300万亿元

  3月末,中国广义货币(M2)余额超过300万亿元,达304.8万亿元。对此该如何看待?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对本报记者说,足够大的货币存量规模为促进投资、消费和整个宏观经济恢复奠定了基础。整体看,中国货币供应和实体经济的需求是相匹配的。同时也要看到,随着中国经济加快恢复、结构转型升级、新动能进一步培育,存量资金的使用效率也需提升,从而使稳增长和防风险更好平衡。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尽管300万亿元的M2规模较大,但不会因此在中国引发高通胀。“宏观调控的一个重点就是要管住货币总闸门,严防货币超发引发高通胀。在当前物价水平偏低的背景下,政策面的重点是在强调将M2增速控制在实际经济增速和目标物价涨幅之和的附近,推动物价水平温和回升。”王青说。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3月平均,全国居民消费价格与上年同期持平。3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环比下降1.0%。同时,随着节后工业生产恢复,工业品供应相对充足,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也总体平稳。

  “过去10年,我国通货膨胀率常年保持3%以下,较为温和。在实践中,金融对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仍在不断加强。”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说,随着实体经济对资金的需求不断增加,广义货币(M2)的使用效率有望显著提升。特别是在结构性货币政策的引导下,金融资源正在更多地投向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小微企业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社会融资规模增势向好

  在此次披露的数据中,除了货币总量之外,存贷款数据同样备受关注。央行数据显示,3月末,本外币存款余额301.41万亿元,同比增长7.6%;本外币贷款余额251.81万亿元,同比增长9.2%。与今年1月末本外币存款余额同比增长8.9%、2月末本外币存款余额同比增长8.1%相比,3月份存款增速继续稳步下降。

  信达证券首席宏观首席分析师解运亮说,最近几年,中国居民存款经历了快速增长。自去年3月起,存款增速进入下行通道。分部门来看,居民和企业两大部门一季度都实现了存款同比少增。

  与此同时,社会融资规模增势向好。央行发布的信息显示,据初步统计,2024年3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90.32万亿元,同比增长8.7%。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244.59万亿元,同比增长9.2%。从结构看,3月末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的62.7%,同比高0.3个百分点;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余额占比0.5%,同比持平;委托贷款余额占比2.9%,同比低0.3个百分点;信托贷款余额占比1.1%,同比高0.1个百分点。

  “3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高于市场预期。”中银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朱启兵说,3月信贷增量整体延续此前的平滑特征,呈现“企业信贷不弱、居民信贷不强”的状况,企业存款大幅同比少增表明信贷空转现象得到改善。

  董希淼说,3月末绿色贷款、普惠小微贷款、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速均保持强劲,金融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精准支持。但同时也要看到,有效融资需求仍然相对不足,市场信心和预期还有待进一步提振。

  持续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