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宁德30多年的成长变迁:滴水穿石、久久为功(2)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20-05-31 07:03:31
浏览

  距离八斗村13公里远的坑头村,上个世纪30年代曾是闽东重要革命根据地,位于另一座山坳。驱车跃上葱茏,放眼望去,但见茶园滴翠,绿水如带,有如世外桃源。

  自1999年实现“五通”(通路、通电、通水、通邮、通视),坑头村20年致力发展茶叶种植、加工、销售,现已拥有1400亩茶园、9家茶叶加工厂和众多的销售队伍,去年茶叶年产值达1800多万元。

图为霞浦县海岛乡西洋岛“赶海驿站”民宿颇具特色。 王东明 摄

图为霞浦县海岛乡西洋岛“赶海驿站”民宿颇具特色。 王东明 摄

  村民谢郑生感慨,没种茶前,靠着砍木头和养殖家禽,生活收入十分有限,过年了,身上连200元都拿不出,如今生活变化太大了。

  激活“绿色经济”

  从蕉城区到周宁县,沿途群山连绵、桐花争艳。记者慕名来到周宁县七步镇后洋村采访现年92岁高龄的黄振芳老人。

图为“赶海驿站”民宿老板蒋仁人在垂钓。 王东明 摄

图为“赶海驿站”民宿老板蒋仁人在垂钓。 王东明 摄

  1983年开始,黄振芳率领家人筚路蓝缕、开垦荒山,办家庭林场,逐步走上致富路。《摆脱贫困》一书的开篇《弱鸟如何先飞——闽东九县调查随感》这样写到:“周宁县的黄振芳家庭林场搞得不错,为我们发展林业提供了一条思路。”

  在林权制度尚不明晰的背景下,黄振芳敢于走承包责任制之路,“弱鸟先飞”,受到当地党和政府的支持。在短短几年间,黄振芳家庭共造林1207亩,成为当年闽东地区唯一一位福建省造林大户。

图为游客在宁德周宁县鲤鱼溪投喂鲤鱼。 王东明 摄

图为游客在宁德周宁县鲤鱼溪投喂鲤鱼。 王东明 摄

  踏遍青山人不老,有远道而来的客人想要见他,精神矍铄的黄振芳老人便会在小儿子的陪同下从县城驱车来到林场,徜徉于林中小道,向客人说起当年往事。

  后洋村“包村”干部、七步镇副镇长吴丽玉深有感触地对记者说,黄振芳家庭林场对后洋村民起到引领作用,后洋村不仅掀起了造林热,同时还大力发展“林下经济”。2016年,该村25名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

  不仅扶贫,更是扶志

  八山一水一分地,当年,闽东的自然条件限制了当地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想象。30多年来,党和政府倾力宁德的扶贫工作,不仅扶贫,更是扶志,努力破除思想上的“贫困意识”。宁德市社科联主席邱树添对记者说,“当时的这种贫困意识,包括‘等靠要’思想,其他地方也有,但宁德更严重。”

图为宁德周宁县鲤鱼溪两岸古民居林立。 王东明 摄

图为宁德周宁县鲤鱼溪两岸古民居林立。 王东明 摄

  闽东冲破了“贫困意识”的藩篱,“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发展林业、种植业、捕捞业、养殖业进而发展观光、民宿及全域旅游,产业越做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