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宁德30多年的成长变迁:滴水穿石、久久为功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20-05-31 07:03:31
浏览

  中新网福州5月30日电 (记者 徐德金 吕巧琴)福建宁德市,曾是全国18个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之一,全地区9个县有6个是贫困县,是典型的“老、少、边、岛、穷”地区。上个世纪80年代,宁德仅徘徊在温饱线上的农村贫困户就达77.5万人,占当时农村人口的三分之一。经过30多年的发展,闽东人民以“滴水穿石、久久为功”的精神,彻底改变了贫穷落后面貌。

图为宁德福安市东山村畲族文化长廊。 王东明 摄

图为宁德福安市东山村畲族文化长廊。 王东明 摄

  “造福工程”开启新生活

  临近晌午,江五全驾驶着他的渔船回到渔港码头,作为曾经的“连家船”渔民,从江上搬迁上岸居住已经20余年了,他仍不改到江海捕鱼的习惯。

  江五全是宁德福安市下白石镇下岐村的村民。下岐村位于白马江南岸,过去,这里的船民常年生活在海上,生存条件艰苦。

  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当地政府组织常年漂泊水上的500多户、2300多名“连家船”渔民搬迁上岸,这一“造福工程”使曾经是“一条破船挂破网,祖孙三代共一舱”的连家船民的生产生活发生了巨变。

  “搬迁上岸20多年,整个村的发展变化翻天覆地。”下岐村党支部书记郑月娥介绍,原来,渔民在船上只是单一的捕捞,搬上岸之后,从事商贸、服务、建筑、养殖等多元化行业。“村民的收入也有明显的增加,从原来的不足1000元(人民币),到现在的22814元。”

图为宁德蕉城区八斗畲村四周青山环抱、绿树成荫。 王东明 摄

图为宁德蕉城区八斗畲村四周青山环抱、绿树成荫。 王东明 摄

  福安市康厝畲族乡东山村也是“造福工程”的受益者,该村曾被列为宁德市市级地质灾害隐患村。1994年,东山村全村从荒山野岭搬迁到平原地带,开始了新的生产生活。

  东山村党支部书记缪廷藩告诉记者,去年,全村农民人均收入21485元,村财收入超过10万元。

  革命老区产业兴村

  东山村畲汉杂居,畲汉团结,这与记者采访的宁德市蕉城区霍童镇八斗村十分类似。

图为宁德坑头村峰峦叠嶂,苍天古树郁郁葱葱。 王东明 摄

图为宁德坑头村峰峦叠嶂,苍天古树郁郁葱葱。 王东明 摄

  八斗村至今仍居山上,似挂半山腰,有公路盘山而上,全村185户、754人,一半以上为畲族。八斗村不仅是畲族村,还是革命老区村,现如今,八斗村靠山吃山,种植果、林、竹、茶,有脐橙1200多亩、茶园1000多亩、毛竹3000多亩,全村年产值1000多万元。

  像宁德寿宁县的下党村、福鼎市的赤溪村一样,从“输血”扶贫,到“造血”脱贫,八斗村走过一条闽东“摆脱贫困”的典型道路。八斗村党支部书记吴李清表示,将发展旅游产业,带动村里的果、茶销售,让村民增加收入。

图为黄振芳父子查看林场。 王东明 摄

图为黄振芳父子查看林场。 王东明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