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外卖小哥登上《时代周刊》封面(2)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20-03-26 12:31:22
浏览

  “我是单亲家庭的孩子,我明白那种一个人的孤独。”疫情初期,高治晓觉得整座城市的孤独被放大了。大厦开始封闭,小区不能进入,街道上鲜少见到车辆和行人,来领取外卖的客人,裹在厚厚的棉衣里,眼神疲惫,但也同样是这样的时刻,那些平日被忽视的温情变得滚烫。

  有的客户会将购买的水果分给高治晓表示感谢,有的人在领取外卖后会远远举起大拇指挥挥手,还有一位客户,直接定了两份餐,然后领餐时告诉他,有一份是为他点的。也有轻松时刻,有客户留言请外卖小哥为他画一只小老虎,“我就画了一只小猫,不知道他看出来没有。”

  确诊病人的订单

  他怀疑自己是不是“中招”的紧张,在接到一位确诊病人的订单后神奇消失了

  也不是没有害怕的时候。

  疫情最初,外卖员应该是城市最先感觉到气氛紧张的群体之一。订单中,购买消毒药水和口罩的开始增多,在药房,慢慢有口罩售罄的告示摆出,在写字楼,消毒的频率增加后,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消毒水味道。

  高治晓也开始往家里搬防护物资,他跟着客户学,购买相同的消毒水、酒精、免洗洗手液、口罩……“我们是服务别人的,要对自己和别人负责。”

  在全国多个城市启动一级响应后,外卖员的微信群里,大家开始分享着各种真真假假的消息,哪个小区出现了疑似病例,哪里被封闭了……焦灼的情绪蔓延,最严重时,高治晓觉得自己浑身都不舒服,一有咳嗽或者是头痛,就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中招”了。

  这样的紧张,却在接到一位确诊病人的订单后神奇消失了。

  那是一位已经住院治疗的病人,独自在医院,却没有带手机充电线。在三个小时里,这个订单出现了又取消,反反复复,直到高治晓接单后,对方直接告诉他,自己是感染者。

  “送了这单,出了医院后,我觉得脚有点软,连忙拿出消毒液,把自己从头到脚喷了一遍。”站在3月初春的夜晚,在快手平台的直播中,和记者连线回忆起这一幕时,高治晓说,有了老太太和这一单的经验,他反倒不那么紧张和惶恐了。自己每天都接受健康检查,还会花20分钟为摩托车和衣服消毒,口罩也是检查再检查,严丝合缝地确保戴好,“要相信科学,我的防护措施到位了,就不会感染的。”如今,他最想知道的,还是那位下单的客户痊愈没有,“都这么久了,肯定好了吧。”

  疫情期间,送餐的订单减少了,购买米面油蔬菜水果的多了,甚至还有生活用品。高治晓接单最多的一天,完成了70单。那是在情人节,一个风雪交加的天气,他的订单里,有了送鲜花和礼物的需求。这天,还有别的外卖员在接到的订单里,提到向收件人转达一句“我爱你”,高治晓没有这样的经历,但是他常常会猜想,自己接到的每个订单的背后,都有着怎样的故事和人生。

  “不过不管是什么故事,这样的祝福总是美好的。”高治晓觉得,自己说不出“我爱你”,但他会在那天回家的时候,给妻子买上一束红玫瑰,“每天出来,只要想到家里有个人在等着,就觉得心里热乎乎的,特有盼头。”

  小摩托上的日常

  他热衷于记录下自己在外卖小摩托上的日常。因为疫情,他感受到了珍惜身边人的真切。

  抱着花,高治晓记录了自己进屋前的喜悦和忐忑,“虽然是老夫老妻,但是生活还是要有仪式感的。”这是他的习惯,在快手的平台上,留下每天一小段视频的日记。在他的记录里,双十一大学物流的冰山一角、平安夜前大厦门口五彩璀璨的圣诞树、元旦深夜街头“新年快乐”的祝福……在这个时刻,城市的繁华,他并不只是过客,而是场景中的一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