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如何抓住文创的风口(2)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20-04-16 20:05:21
浏览

王辰是一位自然摄影师和植物爱好者,曾经担任《博物》品牌运营中心创意总监,出版过《桃之夭夭》《野草离离》等植物科普书。2012年,他和妻子在台湾旅行时看到了很多自然类文创产品。“那些丰富的表现形式和内容,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一年后,王辰和妻子在自家的淘宝小店“野风集”开始推出自然文创产品,有以植物线描图为图案的布包、树皮照片做成的手机壳,也有用拍摄到的自然掉落物做成的本子,从最初的半手工作品发展到如今与各个品牌进行合作。

知识与美

果壳文创团队曾提出,别的文创都在努力把产品做得更美,而他们的文创,则是把美和知识融合在一起。科学或自然内容的注入,显然是科学文创有别于其他文创的一大特征。而对这些内容准确性的追求,也往往是科学文创团队的显著风格。

“去年年底,我们开发了一系列古生物足迹滚轮印章,包括蜥脚类、兽脚类等等。印章中古生物的足长和步长的比例关系,完全是按照相关化石研究中推测出来的数据等比例缩小的。我们在外包装上对此作了简要说明,有兴趣的人就可以进一步查询了解。”翟幼爱说。

“科学文创,不应只靠卖相来吸引人,它要有科学内涵,这也是我们这种做内容生产出身的团队,做文创的优势所在。”郭亦城说,“比如,我们做的熊猫模型手办,除了5个手指之外,一定还有一个用来抓握竹子的‘伪拇指’。虽然科学文创也会有夸张和拟人化的表现,但最重要的物种特征不应该搞错。”

但王辰认为,同样也不能因为追求科学的准确性,而牺牲掉文创产品的市场性。“文创产品需要有足够的市场魅力,包括趣味性、实用性、合适的定价等,这样才能吸引用户,形成良性循环。”

在这方面,郭亦城也表示同意。“科普不是做给自己看的。老话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实,己之所欲,也未必能施于人。你自己认为特别好的东西,别人未必喜欢。做科学文创也是如此,真正好玩的人才能做好,你要去感受大家到底喜欢什么,所以要考察市场。我们团队去参加潮流玩具展、文创展,包括淘宝造物节,就是去学习。”

除了好玩之外,科学文创还能做得更多,比如对本土物种的展示。

狗年春节时,北京自然博物馆曾推出过一套犬类红包和文具,选择的主角都是中国的本土犬种。“我们的文创产品是基于馆藏资源,而我们的馆藏资源则是基于本土物种。”翟幼爱说。

王辰在台湾看到的科学文创,其对本土物种的展现也让他印象深刻。“台湾有一个黑熊的亚种叫台湾黑熊,他们就会用很多不同的文创形式来表现台湾黑熊,比如本子、冰箱贴、小挂件、钥匙链等等。我记得当时我还给女儿买了一个有台湾黑熊形象的小夜灯。这种明星本土物种被很好地开发成了IP。”王辰介绍说。

在日本和瑞士,王辰也见到了类似的情况。“比如,鲸头鹳是东京上野动物园的园宠,我在那边就见到了很多不同的鲸头鹳文创,玩偶、摆件等等,这些文创产品就被放置在鲸头鹳的展示区不远处,成为这个动物园的特色产品。”王辰说,“瑞士人特别喜欢雪绒花,所以雪绒花的形象随处可见,日历上、挂件上、餐巾纸上、拖鞋上,甚至食品包装上,都有体现。他们对本土物种的深刻认识和丰富表现,值得我们学习。”

机遇与瓶颈

“科学、自然所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天文、地质、动物、植物,包罗万象,可做文创的题材很多,这是它的优势。科学内容还可与传统文化结合,比如二十四节气、大运河、传统建筑等题材,都可挖掘。”陈少峰说,“从表现形式上来看,除了衍生品开发,还可配合研学旅行做文旅产品,做成主题和系列。科学文创的发展空间还是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