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必须坚持“富脑袋”和“富口袋”并重(3)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20-03-21 10:30:25
浏览

注重提升能力素质。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提高贫困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就业能力、生产经营能力,是实现从“输血型”扶贫转变为“造血型”脱贫的关键环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扶智最根本的就是发展教育。要健全教育扶贫制度体系,突出抓好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保障贫困群众子女获得教育机会、教育资源和教育资助,提高云南边疆民族地区贫困群众科学文化素质,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拔掉穷根。针对云南大部分贫困群众居住地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市场发育不健全,群众商品意识淡薄的现状,要发挥产业扶贫带动作用,科学评估贫困户意愿和能力实际,积极发展符合当地实际和市场需求、产品附加值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特色产业,让贫困群众在脱贫致富中掌握发展产业和务工经商的基本技能,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目前全省各地已普遍开展对贫困群众的农业技术培训,要聚焦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强培训工作力度,突出信息、知识和技术等方面内容,培养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实现长远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注重强化典型示范。使命呼唤担当,榜样引领时代。脱贫攻坚先进典型具有强大的示范、导向和引领作用,感染和引导贫困群众树立进取意识,增强内生动力,让贫困群众学有榜样、做有标杆、干有方向。近年来,云南选树了一批立足自身实现脱贫的奋进典型,用榜样的力量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和斗志,取得了良好成效。要深入脱贫攻坚一线持续挖掘、选树、宣传脱贫攻坚先进典型,评比表彰脱贫示范户,总结推广脱贫致富成功经验,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引导身边人,形成见贤思齐、自力更生、脱贫光荣的鲜明导向和良好风尚。“农民院士”朱有勇是奋战在脱贫攻坚主战场的先进典型。要以朱有勇和他的科研团队为榜样,打造一批扎根贫困地区,带领贫困群众依靠科技发展产业的专家团队,在高原特色农产品品种选育、品质提升和品牌创建上取得新突破,带动更多贫困群众实现脱贫致富。

注重涵育文明乡风。乡风是维系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重要纽带。加强文明乡风建设是深入推进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改变落后的风俗习惯,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改善农民精神面貌。云南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有很多感人肺腑的动人故事。要发挥红色文化的扶志作用,用好云南的红色资源,传承弘扬红色精神,助推文明乡风建设,更好教育引导贫困群众增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信心决心。云南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诸如向上向善、自强不息、勤俭持家等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方式,助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营造向上向善、积极进取的社会氛围。(田仁波 执笔)


(责编:李枫、岳弘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