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中国——70年中国面貌变迁述评之四(3)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19-09-16 18:17:04
浏览

  1952年,刘青山、张子善因贪污被判死刑,共和国反腐第一案轰动全国。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任何人以任何借口任何形式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不论其职务多高,都将受到依法严惩。

  让政府工作在法治轨道上开展,把权力装进制度的笼子,人民对法治的信心与日俱增。

  护航发展,迈向法治中国更高境界

  在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的荣誉室里,陈列着一件特殊的展品。一份标着“外资审字(1980)第一号”的文件,被视为我国首家中外合资企业的“出生证明”。

  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的诞生,得益于一部法律——1979年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表决通过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

  40年后,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表决通过外商投资法,成为新时代我国外商投资领域新的基础性法律,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再次注入强大法治力量。

  经济发展时代进步,离不开法治护航;社会和谐百姓平安,靠的是法治守卫。一路走来,法治始终为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

  从1949年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定新民主主义社会经济体制的五种经济成分,到1982年现行宪法明确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宪法法律体系为经济社会发展筑牢法治根基。

  1986年实施中国公民出境入境管理法和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法,让境内外人员往来实现依法管理;九十年代公司法和合伙企业法先后制定,确立现代企业制度和新的市场体系……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行进到哪里,法治就跟进到哪里。

法治中国——70年中国面貌变迁述评之四

  在福州市市民服务中心公安交管便民服务窗口,汽车租赁企业代表在办理业务(8月26日摄)。 新华社记者 宋为伟 摄

  仅在党的十八大后五年间,国务院部门已累计取消行政审批事项600多项,设置的职业资格削减70%以上。大刀阔斧推进“放管服”改革,政务公开让“数据多跑腿、群众少跑路”……经济社会活力进一步释放。

  “有恒产者有恒心”。风清气正,才好放手创业干事。

法治中国——70年中国面貌变迁述评之四

  值班法官吴尚伟(左二)在调解一起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4月25日摄)。 新华社记者 翁忻旸 摄

  党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人民法院加大甄别纠正涉产权案件力度,检察机关规范办理涉民营企业案件执法司法标准……法治的力量给企业家们吃下“定心丸”。

  铁腕惩恶扫出朗朗晴天,社会才能和谐稳定,人民才能安居乐业。

法治中国——70年中国面貌变迁述评之四

  广东省公安机关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情况(2018年7月5日摄)。 新华社记者 邓华 摄

  2018年以来,扫黑除恶发起总攻,与“打伞破网”同步推进。一批长期得不到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案件被揭开盖子、撕开口子、挖出根子,让人民群众带着满满的安全感决胜全面小康。

  厉行法治,重在法之必行。一个繁荣富强的法治中国,必然是人人尊法守法的法治社会。

  曾经信“访”不信“法”,如今遇事先找“法”;曾经律师难找、公证难做,如今在家门口就能获得法律帮助;打官司别再“找领导”,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有了“高压线”……法治权威成为每一个公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每个人都是法治中国的亲历者、推动者和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