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蓟州:一样靠山吃山别样发展内涵(4)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19-08-23 16:14:37
浏览

在氧吧中漫步,在树荫下小憩,在花草中抒情,在书屋里品茗,在果园中拾趣……不觉来到一处“土崖”前。顺阶而下,一排窑洞小院依崖而建。窑洞里,装修陈设典雅,又不失现代气息。

几年前,小穿芳峪还是另一番景象:道路坑洼狭窄,沟渠杂草丛生,房前屋后到处是垃圾、柴火垛,猪圈散臭,污水横流,小卖部乱戳,电线杆上贴着各种小广告……

“环境脏乱差,让游客怎么住的下?对比周边几个兴旺的旅游专业村、红火的农家院,乡亲们都抬不起头。”说起过去,村民苑荣军直摇头。

2012年,小穿芳峪村人均纯收入仅8400元,在蓟州900多个建制村里排名倒数,而附近的毛家峪村已达到4万元。

这年,在外闯荡多年的能人孟凡全回村任党支部书记。上任伊始,村“两委”结合实际,正式确定了以“乡野公园”为主题的定位,着力打造全景式特色旅游村,突出体现“厚厚的乡情,浓浓的野趣”。

村集体没钱,村干部就自掏腰包,垫资180多万元搞建设;村里缺人才,一些党员宁愿不出门赚钱,也留下为集体出力;建高端农家院,村民缺资金,老孟亲自出面担保,累计办理贷款400多万元。他还利用自身优势,免费设计院内园林景观,打造“一户一景”……

到2015年,小穿芳峪村容村貌已是焕然一新。古朴风韵的穿芳老街、古建风格的农家院,整洁平坦的道路延伸到里巷深处,排污管网通到各家各户,河道里清澈的河水在绿草鲜花簇拥下缓缓流动……

实现景观化改造后,村里先后建成了乡野公园、农耕文化体验园、精品民俗、房车基地等休闲旅游项目。田园风光、历史文化与民俗生活相结合,成为“村中有景、景中有村”的3A景区。

环境好了,知名度高了,接待的游客多了,村民的腰包跟着鼓了。到2017年,全村人均纯收入突破3万元。

不止于此。村里还注册了种植合作社,统一规划种植结构;成立了旅游管理服务中心,做大做强乡村旅游;筹措3000万元,组建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村民以土地、宅基地等入股,可以从土地保值增值、合作社和投资公司的利润分红、农家院民宿经营等多种途径增收。

“你笑我也笑,环境大变貌;你富我也富,旅游走新路;你好我也好,全靠党领导;心情好没烦恼,高高兴兴活到老!”村民徐金荣自编的词儿,道出小穿芳峪村发生的变化。

从“脏乱穷”到“绿富美”,摘掉的不仅仅是“穷帽子”,更有根深蒂固的“老观念”。

“村民们常和我说,没有破坏一寸耕地,没有砍掉一棵树木,大家收入却翻了两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就是子孙的‘钱袋子’,一定得保护好。”穿芳峪镇人大主席张长武说。

政府搭台,农民唱戏。在蓟州,生态优势正成为乡村振兴优势。

山野体验游、地质科普游、红色主题游、体育运动游、农家休闲游……“山水蓟州、京津花园”的旅游招牌越来越亮。

踏青节、桃花节、梨花节、杜鹃花节、采摘节、冰雪节……做足旅游节庆文章吸引游客纷至沓来。

规划引领,一村一品;市场运作,资金平衡;农企捆绑,集约经营。全新的乡村游发展理念引领下,蓟州区已创建11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中国美丽田园、中国美丽休闲乡村,18个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5个全国特色景观名镇名村,100余个乡情野趣浓郁的旅游特色村。今年上半年,全区共接待游客115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65亿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优势就是发展优势。”蓟州区区长廉桂峰说,我们正抢抓国家级旅游改革创新先行区和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这两个机遇,引入高品质休闲旅游、健康养生、文化创意产业,打“山水牌”,吃“绿色饭”,走“生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