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 “一带一路”倡议的前景会更好(2)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20-05-27 20:14:58
浏览

  徐宝锋:在全球化进程中,中国一直是推动者。全球化不是以某一个国家为中心,全球化建立在多边主义的基石上。中国与国际社会一道不断加深对全球化的认识,让全球化的成果造福国际社会。但近年来,出现了逆全球化的势头。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质疑全球化的声音不断。您如何解释全球化出现的问题和全球化的前景?

  阿尔布劳:多边主义一直是全球治理的核心原则。这次疫情的全球蔓延凸显了全球治理的不得力。多边主义和全球化仍将是后疫情时代的大趋势。只有国际合作才能解决全球性问题,共创人类共同的未来。因为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单独应对全球性挑战。当然,全球化也面临着新情况,需要升级。

  徐宝锋: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与其坚持全球化和多边主义的立场是一致的。您对后疫情时代“一带一路”倡议的前景如何评估?

  阿尔布劳:“一带一路”倡议是习近平主席2013年9月在访问哈萨克斯坦期间提出的,现在中国已经与138个国家和30个国际组织签署了“一带一路”合作文件。有时候,人们认为“一带一路”倡议与当今世界的许多多边机构在性质上是一样的。我认为这种观点不正确,它导致人们无法理解两者之间的根本区别——“一带一路”倡议是一个包容性的发展战略,而诸多多边机构则是基于规则的服务机构。

  多边机构属于成员制,有具体的合作框架,既覆盖各类合作行动,又包括各类规章制度,用于管理成员追求自身利益的行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东盟、石油输出国组织、欧盟等机构都属于此类范畴,联合国当然是最大的多边机构。

  在西方民粹主义政客眼中,与本国机构相比,多边机构更应该受到批评。这是因为,多边机构与全球经济秩序密切相关,后者允许公司进行跨国界自由贸易。可以说多边机构支撑了经济全球化,由此民粹主义对多边主义更怀有敌意了。

  “一带一路”倡议是包容性发展战略,它的生命力已经显现出来。“一带一路”契合了当代需求,使合作伙伴将分歧放在一边,并达成互利。它不同于乌托邦式观念,而是代表了一种我本人称之为“务实普遍主义”的观念,即所有人保留各自珍视的价值,同时为共同的利益作出贡献。

  从“务实普遍主义”角度来看,全球治理不再是各种机构组成的框架,而是多个项目组成的网络,致力于确保人类在地球上的未来。在后疫情时代,“一带一路”倡议的前景会更好。

  中国正在发展和完善促进国际合作的全球治理方法

  徐宝锋:中国一直坚持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的理念,中国政府不对外输出某种主义,也不用本国意识形态去改变别人。中国的发展道路是深深植根于中国文化的,中国的改革红利和发展成果是可以全球共享的。

  阿尔布劳:我认为,中国正在发展和完善一种全球治理方法,其有别于传统的西方观点,并为国际合作带来新的可能性。迄今为止,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合作不夹带意识形态等先决条件。事实上,希腊、意大利和波兰等西方国家在政治制度上与中国并不相同,但均与中国签署了“一带一路”合作谅解备忘录。务实观点驱动了很多国家对“一带一路”合作的参与,同样也启发了这些国家。

  但在国家治理问题上,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回应更多是由意识形态驱动的。这不难理解,在西方国家眼中,中国的社会和政治秩序是由中国共产党的立场决定的,因此他们反对中国的国家治理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