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评报告抄袭、威胁10万水鸟生存 深圳湾新航道引争议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20-04-12 14:18:39
浏览

  “深圳的潮间天然湿地,

  过去几十年为深圳的经济发展已做出了大量让步,

  我们是否真的需要竭泽而渔?”

  陷入环评泥潭的深圳湾新航道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杨智杰

  发于2020.4.13总第943期《中国新闻周刊》

  近日,一份“抄作业”的环评报告,将深圳湾航道疏浚工程推上了风口浪尖。

  3月19日,深圳市交通运输局公布《深圳湾航道疏浚工程(一期)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报告》),计划在深圳湾开辟一条长17公里、宽120米、底标高-3.1米的航道,一期工程将疏浚至深圳人才公园,二期则将航线延伸至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

  这项航道疏浚工程,是“海上看深圳”游船旅游扩建项目的前期准备。细心的公众很快发现,这份环评报告存在大量拙劣的抄袭:报告中出现多处对“湛江”的描述,把湛江的情况套到了深圳湾头上,甚至连“湛江”两个字都忘记替换。

  环评乱象还只是冰山一角。在深圳当地,深圳湾航道疏浚工程项目本身,引发了众多市民、环保组织和专家一边倒的反对和质疑。

  深圳湾是深圳的城市生态名片,作为一个半封闭感潮海湾,有一套完整的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其中,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是全国唯一处在城市腹地、面积最小的国家级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的自然保护区,隔海相望的香港米埔-后海湾湿地则是国际重要湿地,每年迎接近10万只候鸟。

  不少环保组织负责人担忧,疏浚的航道距离沿岸的湿地只有不到200米,红树林的生境、候鸟的栖息、底栖动物的生存将遭受影响。《南方都市报》发起的民意调查显示,79%的受访者反对深圳湾航道疏浚工程实施,担心破坏生态环境。当地媒体南方+发起调查,有96633人参与投票,九成受访者不同意该项目。

  “海上看深圳”的新航线,正陷入泥潭,面临搁浅。

  在深圳湾“动刀子”

  马海鹏是深圳市蓝色海洋环境保护协会(以下简称蓝协)的执行秘书长。3月25日,蓝协一名志愿者给马海鹏团队发送了这份公示,他才得知此消息。很多时候,这类公示毫不起眼地挂在政府网站上,很难引起公众注意。

  作为本地一家关注海洋环境保护的公益机构负责人,马海鹏认为,蓝协有必要给公众写文章科普,让更多人了解这个项目。不过他当时没想到,随着相关分析文章和报道增多,这份公示很快引发了一系列风暴。

  马海鹏团队研读了近20万字的报告,很快发现一个致命的漏洞:项目地位于最重要的鸟类保护范围,环评报告却对此完全忽视、没有评价,同时也完全忽略了疏浚工程以及日后营运期间对迁徙水鸟的影响。

  深圳周边有四个海湾,大亚湾、大鹏湾、大铲湾和深圳湾。其中,只有深圳湾位于市区核心地带,夹在香港和深圳之间,与伶仃洋直接相连,属于典型的海湾湿地生态系统。潮涨成海、潮退成陆,这种湿地能调节气候,净化水质,抵御台风等自然灾害,同时也养育着丰富的鱼类和底栖动物。

  这让深圳湾成了一些珍稀水鸟的庇护所。深圳湾的福田红树林保护区,共有鸟类约200种,其中23种为国家重点保护鸟类,如卷羽鹈鹕、海鸬鹚、白琵鹭、黑脸琵鹭、黄嘴白鹭、鹗、黑嘴鸥、褐翅鸦鹃等。另外,全球有8条候鸟迁徙线路,从西伯利亚迁徙至澳大利亚这条线路中,深圳湾是候鸟重要的“加油站”。

  冬季到深圳湾观鸟,已成了近几年热门的活动。每年11月到次年3月底,是黄金观鸟期。在“候鸟天堂”深圳湾公园,平时安静的水面逐渐热闹起来,上万只的鸟群排成不同队形,划过天空,更多候鸟在水中休憩觅食,场景壮观,吸引市民驻足观看。有报道称,1月份,各种鹭、鸥、雁等聚集数量达到峰值,超过10万只。为了保护鸟类,深圳市政府专门出台过相关法规政策,从2014年起,深圳湾被划为禁渔区,全年禁止一切养殖和捕捞行为,有效期截至2024年4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