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是千里马就有舞台(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③)(2)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1-12-27 06:52:01
浏览

  不只是陆朝阳研究组。中科大坚持“使用就是最好的培养”的理念,通过给包括学生在内的青年人压担子,促进他们成长。储备的优秀人才多了,研究水平逐年提升。10年前,中科大不少学生到欧美大学读博深造,如今,越来越多人留在学校继续做研究。获得的支持,做的工作,一点不比国外顶尖研究组差。

  建好公共科研条件,为青年教师起步搭好平台

  2013年,傅斌清被聘为中科大生命科学学院特任副研究员。虽然在大的科研团队中工作,但在研究起步阶段,青年教师科研资源相对有限,面对6年聘期内晋升留校的考核压力,傅斌清起初倍感压力。不过,她很快安下心来,其中“定心丸”就包括科研公共实验平台。

  “科研公共平台有丰富、尖端的科学仪器,而且向全校开放,所有人都能够排队申请,按小时计费。”傅斌清告诉记者,受益于此,自己的课题很快就跑起来,研究进度一点都没耽搁。

  2018年,凭借出色的成果,在考核期的第五年,傅斌清成功转为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跨过了最初的坎儿,这位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如今,傅斌清筹建了自己的实验室,带博士生做研究,不仅在主攻的生殖免疫领域研究上稳步推进,还参与了抗击新冠肺炎的临床研究,相关研究成果被采用到新冠重症患者治疗方案中。

  集中资源建设开放共享的“大平台”是中科大的传统。早在2000年,学校就拿出8000万元建设了4个公共实验中心。学校的考虑是:与其“撒胡椒面”,不如建好公共科研平台。

  中科大以理工基础研究为主,对一些尖端的实验仪器设备、软件平台等的需求是共通的。建设集中共享的公共实验平台,比把仪器设备关在少数课题组更能发挥国家资源的效用。近年来,适应不断增长的科研需求,中科大公共实验平台日渐完善。目前,学校建成了理化科学、生命科学、工程与材料科学等六大公共实验中心。在中科大,青年教师不用担心没有科研条件而做不了研究。

  各公共实验平台每年购置什么设备,均会收集科学家的意见,再由各平台专家委员会来统筹规划。为了运行好公共平台,学校设置了专业化管理人才,还开发了透明、完善的管理系统。因为共享便利,技术服务专业,公共实验平台的仪器使用频率很高,有的热门设备甚至全年每天24小时在运转,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中科大人力资源部部长薛天告诉记者,在对青年人提出严格要求同时,更有必要的是提供足够的保障,让他们有充分施展才能的舞台。

  薛天介绍,近年来,中科大根据不同层次、不同阶段人才需求,探索了有针对性的支持措施。比如,为加强对优秀青年人才的培养和支持,造就新一代学术领军人才,2017年起,学校实施学术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对有发展潜力的优秀青年人才重点资金支持,资助其加强实验室和团队建设。

  落细“人才第一”服务理念,让科学家安心做科研

  2018年,王兵回中科大发展前,已获得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终身教职,是几何流领域的知名青年学者。

  创建科研团队、安顿家庭,回国初期王兵时常需要与行政部门打交道。王兵告诉记者,自己不擅长沟通,印象中还曾因为某项工作与人力资源部的工作人员闹过误会,但每次去办事,这里的工作人员都很热情,解决了自己不少实实在在的问题。“我感受到了他们真心服务科研的热忱。”

  近些年,回中科大的海外优秀人才越来越多。薛天告诉记者,海外科研人员归国,通常有一个适应期,行政部门的责任是做好服务,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和全力开展教学科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