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工厂”的安全感在哪里?(2)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20-04-26 16:09:16
浏览

  然而不少贸易专家指出随着中国制造在人力和成本的优势日渐式微,中国国内增加值占比较高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如纺服、家具制造、电子设备、计算机等)的产业供应链转移压力仍然很大。

  一方面,中国制造的工程师红利很难长久维持。福耀玻璃集团创始人在纪录片《美国工厂》里坦言,制造业中很多岗位终究会被机器替代,并且这个进程将会很快;另一方面,中国人工、企业用地、房租价格的抬高使得制造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成本都在增长。

  此外,中国巨大的消费市场恐也难以起到锚定作用——2012年,阿迪达斯关了中国唯一一家直属工厂,迁往东南亚;2016年,飞利浦宣布停止运营深圳工厂;2019年,三星关闭了中国的最后一家手机工厂,但这都不妨碍这些跨国公司的产品继续销往中国,可见虽然就近生产对跨国公司来说在经济上更节约,但并不是必选项。

  那么面对产业链外迁的威胁,中国制造的底气应该落在哪里?对此,有业内人士认为未来中国一定要夯实自己不可替代的综合成本优势,尽管部分劳动力、土地优势正在丧失,但高效产出和完善的产业配套能力依然具有杀伤力。

  例如中国电子分销商分会(CEDA) 理事长谈荣锡就表示,中国作为电子产品制造大国已经跨越了靠绝对成本优势的阶段,全球更依赖中国的是比较优势,即中国多年来建立的完善供应链生态环境。

  会经历种种阵痛

  但也是转型升级的鞭策力量

  事实上,从全球产业结构的特点和变化趋势看,国际制造中心转移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湘海电子董事长杨林表示从全球制造业的发展轨迹来看,遵循着“美日韩-中国台湾-大陆”的趋势,目前东南亚正在快速崛起,未来全球制造业还可能转向非洲,这是全球一体化和产业高度分工的必然结果,因此不必过度悲观。

  而在这样的大势中,中国继续优化营商环境,推进全球合作创新,提高企业自身的国际竞争力,都是无声胜有声的最佳回应。

  第一,巩固技术工人人口红利的守势。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产业经济学系主任芮明杰指出,自动化与智能化程度提高加大了设备投入成本,虽然对劳动力的数量要求降低,但对劳动力素质技能有了更高的要求,此时劳动力的数量要求转变为质量要求,劳动力质量不行产业供应链也会有问题,所以劳动力状况始终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第二,形成不断进行产业升级的攻势。目前中国制造更多是承担生产加工集散地的角色,科技含量不高。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执行研究员周维富提出,中国要利用5G、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形成全新制造方式,包括数字化设计、数字化工艺、数字化加工、数字化装配、数字化管理等。

  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副会长霍建国如此总结:

  一是全球制造中心必须辅以庞大的工业体系和强大的全球贸易网络,具备明显的要素优势和技术创新优势;

  二是作为全球制造中心的国家,必须拥有足够的国内市场需求支撑和开放的市场环境;

  三是全球制造中心的转移变化是客观趋势,任何一个国家或个人都无法改变这种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只能努力使之延长或有限度地保住一些核心领域。

  作者:梅亚雯

“世界工厂”的安全感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