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议40年,远程办公的自由与代价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20-03-09 11:33:39
浏览

  办公室革命”的探路者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杨智杰

  发于2020.3.9总第938期《中国新闻周刊》

  “蔬菜棚、田地里、阳台上、玉米地、院子里……成了Peter、Jack、Mary们的办公区。”这个特殊的春天,远程办公火了,微博超话接二连三。  

  当大家在网上热闹讨论“远程办公是什么体验”时,王枫已经远程工作两年了。2017年,他是一家小型创业公司的软件工程师,偶然浏览网页,被一则招聘广告触动:“允许你在这个星球的任何一个角落,以灵活的工作时间工作。”

  吸引王枫的这家公司总部在美国旧金山,为企业提供软件服务,团队有60多人,从创办第一天就推崇远程办公。王枫很快辞去了工作,重新学习英语。3个月后,他通过了面试,加入这家公司,在上海开启了远程办公。他的同事分散在南北美洲、欧洲、大洋洲乃至非洲,大家又因为同服务于一家公司,每天在网络上聚首。

  在美国,远程办公方式早已流行多年。Global Workplace Analytics是美国一家提供针对新工作方式研究和咨询服务的公司,它在2019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美国有470万员工至少有一半时间在家办公,占总劳动人数的3.2%。

  技术和成本驱动

  最早的远程办公,可以追溯到1973年。当时,美国每天有大量的通勤者开车上下班,尾气排放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加剧了石油危机,矛盾被进一步激化,减少通勤、远程办公作为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被提出。

  《华盛顿邮报》曾在上世纪70年代末发表题为《在家办公可以节省汽油》的报道。文章提道:“如果每个工作日通勤的人中,有10%每周两天在家工作,将使通勤数量减少4%。这绝对不是一个大数目,但与近期因汽油生产线带来的石油供应总体短缺3%-5%相比,意义重大。”

  反对远程办公的声音也立刻随之出现。1979年的《华盛顿邮报》整理了质疑者的三种声音:如果人们在家工作,怎么辨别他们的工作状况,或是否在工作?在家工作将会让员工与同事以及其他人失去联系;在家工作只会被证明是不切实际的,有太多的干扰和缺乏安静的工作场所。如今回看,即使过去41年,这三点,仍然是很多远程办公体验者们的困惑和烦恼。

  但技术的发展推动远程办公走入现实。上世纪80年代的美国,个人电脑被发明和普及,人们能通过个人电脑或者虚拟终端连接到公司的主机,和同事进行协作与配合。通用电气、美国运通、哈特福德、IBM 等一大批公司开启了远程办公的试验,其中不少公司远程办公的习惯延续到了今天。

  推出世界上第一台个人电脑的IBM,是远程办公实践的先驱。上世纪80年代起,IBM让员工在家中安装终端,尝试居家办公。2009年,IBM的报告称,在全球173个国家和地区的38.6万名员工中,40%在家办公。1995年至2008年之间,公司减少了7800万平方英尺的办公空间,并出售了其中5800万平方英尺,获得19亿美元的收益。

  这代表了一部分企业选择远程办公的诉求:公司节省开支,员工们减少通勤时间,同时还能帮助减少环境污染和能源的消耗,一举多得。Global Workplace Analytics曾分析, 哪怕员工只有一半的时间在远程办公,每年每人可以为公司节省高达11000美元的成本。

  进入21世纪,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远程办公软件越来越多样化,让远程办公变得更加方便。CNBC旗下的独立网站Make It近期推出一篇报道称,根据人力资源管理协会的报告,2019年,有69%的组织允许员工至少一部分时间在家办公,这个比例是20年前允许远程办公公司的三倍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