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浑的乌江(大地风华·家乡的那条河)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4-04-09 23:51:01
浏览

  你家乡的河是什么模样?是“小河淌水清悠悠”,还是“一条大河波浪宽”?那条河,或许奔腾不息,或许潺潺流淌,默默润泽大地,也悄然流过心田。

  “大地风华”栏目即日起推出“家乡的那条河”系列作品,抒写流动的歌谣,抒发荡漾心中的山河诗意。

  ——编  者 

  

  乌江是一条湛蓝色的大河。

  它从磅礴的乌蒙山脉海拔两千多米的高山之巅一泻千里,至重庆涪陵汇入长江。两千多米的落差,造就了乌江的雄浑之气。

  乌江是长江上游南岸最大的支流,有南、北两源,均发源于乌蒙山脉。南源三岔河发源于贵州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为乌江主源,北源六冲河发源于赫章县。两源在黔西市化屋村汇合后,开始称为乌江。化屋村至思南县段,为乌江中游,思南县以下,为乌江下游。乌江全长一千零三十七公里,总流域面积约八万七千九百平方公里。

  乌蒙磅礴,乌江天堑,是对这片神奇土地最言简意赅的表达。于我而言,对这样的言简意赅,最为感同身受。三十岁以前,我是一名地质队员,徒步乌江流域,惊叹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这样的惊叹中,我逐渐形成一个习惯,就是我一看见山,就想翻越,就想登顶。于我而言,没有比一览众山小更愉悦的了。这样的愉悦,美妙无比,却又不可言传。而这样的感受,从骨子里,又分明地让我想与人分享。于是,我成了一名作家。

  成为一名专业作家的近三十年里,一个地质队员的初心,仍然让我乐此不疲地行走在乌江流域。贵州有一百二十五万多座山峰,就是“万峰成林”这样的词,在这样的数据面前,也显得有些底气不足。

  如果说,作为一名地质队员,跋涉在这块土地上让我惊叹;那么,作为一名作家,我绞尽脑汁也想不出能真实反映心情的词语。是的,没有最好的词语,只有用惊叹的近义词——震撼!好在惊叹和震撼,还是有区别的。惊叹,在脸上;震撼,在心上。

  在乌江穿过的连绵不断的群山里,一抬头,看见的是十四亿年前的山巅,落脚的每一步,都好像跨越了几万年。在那样的一瞬间,你会有什么感受?只能是感觉到自己的渺小,由此产生对大自然由衷的敬畏。

  我当然记得,三十多年前,我站在山之巅的表情,眼里满是惊叹。这样的惊叹让人直想嘹亮地大声歌唱。

  我当然也记得,作为一名作家,这片土地给我的震撼。这样的震撼,不仅写在我的脸上,而且深深地烙在了我的心上,在我的胸中激荡起了滔天的巨浪。

  “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是这一块土地千百年来的真实写照。李白来到夜郎,曾写下“夜郎万里道,西上令人老”“去国愁夜郎,投身窜荒谷”。王阳明来到龙场驿,曾感叹“连峰际天兮,飞鸟不通。游子怀乡兮,莫知西东”。

  距今约十四亿年的远古时期,这里是一片汪洋大海。到了距今约三千六百万年至五千三百万年的第三纪始新世时期,发生了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在青藏高原不断隆升的影响下,这一块土地逐渐隆起,构筑起了乌蒙山脉、武陵山脉、大娄山脉的千山万壑。

  这风这雨,千万年的酸蚀和侵染,剥落出它的瘦骨嶙峋;这天这地,亿万年的隆起与沉陷,构筑了它的万峰成林。这是我行走乌江流域时的最初印象。

  我们可以想象,在亿万年的沉积中,松散的沉积物在压力作用下,逐渐变成坚硬的岩石。这些岩石当中,有震旦纪、寒武纪、奥陶纪、三叠纪、侏罗纪等等地层,时长八亿年至八千万年以上。可这样比拟,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像一只巨大的手,搅动着这些沉积岩层,原本在下面的,翻上来了,原本在上面的,覆盖下去了。这就造成了在一块不大的土地上,前脚刚刚离开五亿年前三叶虫刚开始活跃的寒武纪地层,后脚就踏上八千万年前侏罗纪恐龙活跃时期的地层。这样的奇观,地质队员最能深切感受到其中的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