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千年智慧的文化积淀(3)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4-03-28 03:38:01
浏览

古乐是先民留给华夏儿女最伟大、最动人的艺术创造之一,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古乐之美,彰显着时代与民族的精神气质,更能够激发人的无限追思与想象。《论语》记载了孔子听乐后的感受:“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古乐之美在于其从音乐的形式与内涵的完美结合中,升华出中国音乐最独特的审美境界和艺术特征,也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和最高体现——“和”之观念。

“和”的观念起源于甲骨时代,发轫于先秦。《说文解字》释“和”字从龠,禾声,意为调和。龠是古代的竹类乐器,三孔,吹之可发出和谐的声音。龠由律管而来,律管最初并非乐器,而是中国最古老的音高标准器。根据上古神话中黄帝命乐官伶伦做律之说,“吹奏九寸律管可得黄钟正声,半之为清声,倍之为缓声,三分损益之以生十二律。”古人以黄钟为固定律,律管也被称为黄钟之龠。当黄钟之龠用来盛装黍米,其亦成为计量基础的度量工具。由此可见,自上古时期,“和”即代表着声律之数学的和谐、乐器之音响的和谐、社会之人际关系的和谐。

诗以言志、文以载道、乐以教和。古乐的美妙在于百物皆化的和谐。基于此,本书的美还在于作者用灵动且富有诗意的文字勾勒出古代乐器的沉浮,带领读者徜徉在史诗的海洋,领略古代先人在乐器上的伟大创造和中华文化的恢宏气度。书中每一卷的开始均以诗为序,道出古代乐器是人们观察四季变化、顺应天地运行而创造的。如金声乃秋分之音、末尚于钟,石声乃立冬之音、末尚于磬,土声乃立秋之音、埙缶系焉,革声乃冬至之音、鼗鼓系焉,丝声乃夏至之音、琴瑟系焉,木声乃立夏之音、柷敔系焉,匏声乃立春之音、笙竽系焉,竹声乃春分之音、管籥系焉。正文中亦大量以诗引史,将古乐用于宗法制度、民间生活的场景和音乐背后波澜壮阔、哀婉情愁的历史故事一一呈现于读者眼前,让能够调天地阴阳、和四时节气,使“君臣上下同听之,则莫不和敬;长幼同听之,则莫不和顺;父子兄弟同听之,则莫不和亲”的古代乐器,不再是一拳石、一丸土、一根肢骨、一块龟甲,而是凝聚着古人赓续千年的品格与智慧的文化积淀。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中华文化几千年来延续、传承,生生不息、充满生机、永不枯竭,具有超越时空的穿透力量。正如作者在本书的“跋”中所言:“音乐的骨架是乐器,乐曲是它的血肉,人赋予其灵魂。”《古乐之美》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们通过声音的振动频率感受古代先民的生命觉醒,同时也唤醒我们对民族文脉的清晰记忆和无限畅想。触摸书中如诗如画的文字,理解古乐中所蕴含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让古老文明的智慧照鉴未来,就是《古乐之美》带给我们的思考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