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信阳 初心永志代代传——云上嘉木·写在第28届信阳茶文化节(网络)之四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20-04-28 11:28:37
浏览

光山县花山寨会议旧址。.png

光山县花山寨会议旧址。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涛 摄

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亚云

红军的摇篮,将军的故乡。多彩信阳,红色生辉添彩。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首站就来到鄂豫皖苏区首府所在地新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鄂豫皖苏区根据地是我们党的重要建党基地,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大别山精神等都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

行万里路,不改初心,不移本色。热土之上,红色历史辉映初心,红色基因代代传承,红色信仰催人奋进。这厚且重、古而新的红色文化是中华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传承于一代一代人不懈奋斗的事业中,也成为老区人民攻坚克难、追求幸福生活的不竭动力。

峥嵘历史 播撒“红色种子”

回首来路,在革命战争年代,新县是鄂豫皖苏区首府所在地,鄂豫皖苏区是当时仅次于中央苏区的全国第二大革命根据地。这里培育了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等多支红军主力,创造了“28年红旗不倒”的奇迹,形成了“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奋进、勇当前锋”的大别山精神。

红色种子,根植于巍峨的大别山间。红色故事,书写在厚重的中国革命史中。

市党史部门统计显示,长期的革命斗争,先后有38万多信阳英雄儿女为新中国的成立献出了生命。以新县为例,在革命战争年代,全县当时的总人口约10万人,为革命牺牲的就达5.5万人。

“家家有红军,村村有烈士。山山埋忠骨,岭岭皆丰碑。”此去不久的清明时节,大别山间,杜鹃花开得正艳,让人怎能不铭记,怎可不回望?

倒下的,是血肉之躯;永存的,是红色忠魂。历史的物件、英雄的故事、战斗的痕迹时刻提醒着大家,不忘来路。

鄂豫皖革命纪念馆珍藏着300余件革命文物,1000多幅珍贵历史照片;罗山县何家冲景区重现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场景;新县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记录着349位将帅的丰功伟绩;商城县金刚台上的红军洞群,保存了革命的火种;光山县文殊乡花山寨会议旧址、砖桥镇王大湾会议会址纪念馆,再现着烽火连天的战争岁月……

这些历史遗迹让我们“穿越”回那水深火热的年代。大家慕名而来,向它们行注目礼,随之升腾的,是心中的信仰之光。

浉河区红色四望山。.png

浉河区红色四望山。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涛 摄

代际接力 传承“红色基因”

有一种感动穿越时空,有一种记忆历久弥新。它们不仅蕴藏着我们“从哪儿来”的精神密码,更标定了我们“去往何方”的精神路标。

“村里有很多像我们这样的‘光荣之家’,附近还有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的落脚点、许世友将军故里,一代代流传下来好多故事。”在新县田铺大塆,八旬老人夏世梅的家中记录着“红色家史”。最让老人骄傲的,是即将成长为一名空军飞行员的孙子韩建东。老人说,四代相传的红色家风,是这个家最大的财富。

“我激动地紧紧握住总书记的手,介绍了自己的革命家史。总书记勉励我们做好红色基因的传承和传播。”对于总书记的嘱托,大别山干部学院特聘教师黄德耀铭记于心。作为信阳红色宣讲团的成员,他倾尽心力,当好红色基因传承人。

薪火相传,血脉永续。在信阳,像夏世梅、黄德耀一样的大别山红军后代、革命烈士家属还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