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稀老鞋匠的恪守之路:缝补60年即将迎来“新生”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20-07-13 00:58:39
浏览

  在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莫干山脚下,有条“庾村民国风情街”,街上汗青最久的店肆是一家布鞋店。

  东家李林森年逾古稀,做鞋匠已近60个年初。走进布鞋店,八九平方米的小屋内堆满传统布鞋,两排木头鞋楦上,一堆堆鞋底、布料,乱中有序。

 

  李林森子承父业。1938年,在杭州“边福茂”鞋店做学徒的父亲为避战乱回到故乡,在庾村创办了一家布鞋店,以此营生。13岁时,李林森就随着父亲学手艺,19岁独立支撑门面。

  “别觉得布鞋是布做的,就不耐穿。‘边福茂’的布鞋着名,就是因为一个‘耐’字。”李林森说,“鞋面穿旧不走样,鞋底穿破不毛边”是当年人们对“边福茂”布鞋的美誉。而如今他做的布鞋,仍有着这样的传承。

  李林森做好一双布鞋,需要28道工序。糊布衬、剪样板、粘鞋面……光做一个鞋帮,就有八九道工序。再把鞋帮和鞋底钉好,到鞋楦定型、用白碳烘干,李林森每一道都不敢草率。

  “布鞋的‘硬核’是鞋底,必然要用手工纳才安稳、舒服;鞋帮是鞋的‘界面’,不单要耐用,还要悦目;纳鞋用的棉线也要加工过,才气上手又耐用……”60年来,李林森做鞋始终遵循师道,不敢有违。为了让白底黑帮的布鞋看起来更理解,考究细节的他还给底边涂上白色的乳胶。

  “黑是黑,白是白。”在李林森看来,一双简朴的布鞋也要有本身的特点。

  平均一年,李林森要做2000多双鞋,样式也从传统的圆口、小方口布鞋,转酿成了如今的松紧鞋。稳定的,是老人对传统内行艺的恪守。

  然而,传统手工艺的对象,总在新兴事物鼓起时受到荒凉,布鞋也不破例。尽量手艺好,李林森也同样经验过生意清淡的日子。改良开放后,跟着市场上花式皮鞋、旅游鞋、球鞋等各类新式鞋子的呈现,穿布鞋的人徐徐少了。

  “生意偏僻的时候,收入只够委曲养家生活。”即便那样,李林森也从来没有想过转行。自鞋店1973年搬到庾村民国风情街,47年来,摆在窗边的西湖牌缝纫机位置一直没换过,他也一样服从着鞋店。

  “没什么可做的,不做这手艺就丢了。”李林森知道,本身并不是没有转行的时机,只是舍不得布鞋这行当,“做鞋就像做人,‘敲钉钻脚’,凡事都要细致当真,严严谨谨。我也不但愿从老一辈人哪里传来的手艺,丢在了我手里。”

  眼看店肆难觉得继,李林森也曾打定过关店歇业,回家养老。

  但连年来,跟着村子旅游的大力大举推进,莫干山“民宿经济”风生水起,旅客络绎不停。游玩的客人从庾村民国风情街颠末期,城市走进李林森的布鞋店,围着他和布鞋店照相。

  就这样,李林森的布鞋店进级成“网红打卡地”,生意再次红火起来。传统的老布鞋迎来“新生”,让李林森再度布满了劲头。他说,只要本身做得动,就会一直做下去。

  李林森眼光所致,布鞋店的橱窗内,悄悄伫立的样鞋,正向一位位来访者诉说着传统手艺的质朴与经典。(完)

【编辑:姜雨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