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记倒在脱贫攻坚一线的果树栽培专家糜林(3)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20-06-01 08:12:08
浏览

  糜林走后,彭玉洪常常在家里踱步叹息:好人怎么不长命呢?他更后悔,记不清有多少个晚上,眼瞅着糜林打着手电诊断完果树都9点多了,却没有坚持给他下碗面条,而是由着他饿着肚子离开。

  “再复杂的技术他都能嚼烂了讲给农民听,谁家的果子有问题他都一清二楚。”全国劳模纪荣喜一直将糜林视为自己的榜样,前年他将草莓种植示范党支部建到了草莓田间,吸收了30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到草莓种植中来,免费为他们提供技术指导,带着他们一起向全面小康冲刺。

  “我现在经常站在‘树王’下怀念他。”十多年前糜林为常州农民何雅萍的一棵碧根果树进行示范性剪枝,看着他把整棵树剪得光秃秃的,何雅萍心里直犯嘀咕。没想到这棵树多年后成了园里长势最好、结果最多的一棵,被称作“树王”。在糜林的指导下,如今何雅萍已成为“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名人”“全国首批林草乡土专家”,成了全国碧根果种得最好的农民。

  “师傅出去搞技术指导从来不吃农民一顿饭,不喝农民一口水,不挣农民一分钱。”大弟子朱春喜,没上过一天正规的农技学校,不识多少字,但跟着糜林在地里“摸爬滚打”了30多年,学了一手果树栽培的高超技艺,种了30亩的梨,每年有30万元的收入。他说,“没有师傅,就没有自己的今天,看着师傅,就知道自己要怎么做。”糜林光江苏的徒弟中就有2个全国劳模、3个省劳模、36个市级劳模,而他自己却没有劳模的称号,在他心里,农民富起来就是对他最大的奖赏。

  糜林去世后,他的手机还不断涌来农民朋友的咨询,“不好意思,我父亲2月18日已经去世了”, 深思熟虑后,女儿糜蓉决定把父亲的微信转给万春雁使用,让她可以循着父亲的路继续为突然“无依无靠”的农民们服务。

  “你好,我是糜林的徒弟万春雁,我将继续为您服务。”当万春雁的声音通过糜林的电话传递出去时,人们明白,糜林为农民服务的事业,以另一种方式在继续。

  (光明日报记者 郑晋鸣 句容融媒体中心王芸参与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