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共和国同龄的山西老会计:“诚信是我的生命”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19-09-17 08:00:04
浏览

  山西长治黎城县霞庄村的王向荣,是一位与共和国同龄的老党员,在会计岗位工作五十多年,一生过手的账目摞起来有十七八米高,却没一笔糊涂账。如今本该享清福的他,把中国农村老百姓过去所用的农耕设备集中起来,做成农耕生活展览馆,让人们“忆苦思甜”。

  16日,记者来到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霞庄村,在王向荣家正门口墙上看到几个大字:“孙在外面闯,爷在家里忙。改革开放好,带来新气象。”一进门,这位个头不高、身材瘦削、身板挺直的老汉便招呼记者参观他的院子。

 

  一手握财政,一手写清风

  在王向荣院子里的一间展厅里,记者看到了他从1965年接替村里的老会计以后记录的账本。厚厚的账本一沓沓整齐排放,并按时间分成了三大系列,每个系列都码放在一个木桌子中间的搭梁上。

  王向荣回忆,那时负责管八个生产队的账目,有的生产队有五六百亩土地,有的生产队有五六十户人,因为当时交粮标准不同,还得核算在外职工的照顾粮,一笔笔都要详细核算出来。就算如此,王向荣还是数十年如一日认真工作。

  黎城县新闻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经王向荣过手的账目清晰明确,比如1966年支援黎城县建设漳南渠时,村上是包工包筹,账目上详细记载了霞庄村派去的人数,以及村里支援的钱和粮数。王向荣手中的账本见证了中国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

  农村老汉兴办农耕展览馆:不让子孙忘本

  退休后的王向荣,办起了农耕展览馆。他将地里闲置的农具收集起来,在后院两间房子里进行展览。谈及兴办农耕展览馆的初衷,王向荣说,自己的孙子、外甥都没下过地,把这些农具展出来,就是让他们知道农民汗流浃背在地里刨食的艰辛和不易,知道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记者看到,在王向荣的展览馆内,有大到农村推土拉麦用的木制轱辘车,小到耕地用的铧、锄地用的锄头以及牲口肩上背的垫脖等。最有趣的是每个农具上面都贴着几句妙语。如,在一个纯石头做成的长方形容器上写着“这是一顶槽,牲口吃草又吃料,使用他时吆口令,也能拉来也能驮”;一个U型的棉制垫肩上面写着“长扁担,短扁担,还有垫肩做伙伴,一来能护肩膀疼,二来减少补补丁”;在一排排整齐的土坯块旁写着“过去睡的泥排炕,现在睡的沙发床”。

  抄笔记、交党费、种粮食他样样不落

  王向荣是老党员,上世纪九十年代,党费原本一年交2.4元,可他觉得太少,便主动交12元。

  王向荣还是村里的种粮大户。1981年土地下放后,他科学管理和种植土地,当年收成破万斤,为此还参加了劳模大会,被写入了黎城县志。

  退休后的王向荣买来纸、钢笔和墨水,开始手抄党的一大到十九大的报告笔记。他说:“我要好好用心记笔记,通过学习更深入了解党的方针政策。”(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