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基层治理新招频出 大抓基层显示“绣花”功夫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19-08-18 13:18:45
浏览

  北京基层治理新招频出

  大抓基层显示“绣花”功夫

北京基层治理新招频出 大抓基层显示“绣花”功夫

  菜市口西片区是北京首例“申请式退租”试点,居民可按照个人意愿,退还房屋使用权,获得补偿及安置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近两年,北京市着力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大抓基层治理,围绕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体制机制创新,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新招”。

  “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提升获得感

  2017年9月,北京市创新推出“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并作为2018年全市“1号改革课题”,在16个区的169个街乡如火如荼地展开,开启了新的基层综合治理模式。

  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就是基层乡镇或街道遇到急难问题,需相关职能部门支持配合,基层政府第一时间“吹哨”来通知召集,各相关部门来“报到”一起解决问题。“‘街乡吹哨、部门报到’以问题为导向,变被动为主动,打通了抓落实的‘最后一公里’。”

  以西城区展览路街道为例,展览馆路42号楼、46号楼两栋回迁楼曾经长期存在电费纠纷导致居民用电难,其中既有过去积压的历史问题,也有物业公司不作为的问题。2018年3月,展览路街道办事处主持召开了相关问题协调会,吹哨召集西城区国资委、西城区供电所、西都地产、天创地产、华辰物业、天创物业等相关单位参会,协调解决问题。经街道协调,到场参会的各方一致同意把确保居民用电放在首位,“搁置争议,平稳过渡”,解决了居民用电难问题。

  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推行后,多年积压、久拖不决的基层治理难题和私搭违建、乱停车、环境脏乱、老旧小区设施陈旧等老百姓身边的烦心事得到有效解决,也促成了一批菜市场、便利店、口袋公园、健身广场等便民利民设施的建成。截至今年7月,北京市群众诉求解决率较年初提升13个百分点,满意率提升12个百分点,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进一步提升。

  调动社会力量创新基层治理

  采访中,北青报记者从多个街道了解到,在推进“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工作中,创新和加强基层治理,必须充分调动社会各方力量,推动上下联动、多元参与、共建共治。

  石景山区有这样一支队伍——“石景山老街坊”,一个在社区党组织引领下,以党员为骨干、广大居民共同参与社区治理的开放性群众组织。如今,全区150个社区全部建立“老街坊”议事会,并向楼门延伸建立208个“老街坊”楼委会。作为社区治理的中坚力量,“老街坊”们扮演着社区宣传员、调解员、应急员等角色,在参与社区民主协商、开展社区精准帮扶、维护社区治安秩序等十个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8月6日下午,石景山区老山东里北社区召开“老街坊”议事会。北青报记者在现场看到,“老街坊”们针对社区的环境、垃圾分类、停车等问题提出了意见,社区党委书记赵红一一听取了“老街坊”们反映的问题,并承诺将会把这些问题反映给相关部门解决。

  据石景山区民政局副局长杨育忠介绍,石景山区将继续深化“老街坊”品牌建设,逐步建立健全社区议事协商体系,加强“老街坊”队伍分类指导培育,建立志愿服务积分管理信息平台,加强智慧社区建设等,促进社会治理水平不断提高。

  除了社区的“老街坊”,北京还在街乡层面推行“街巷长制”,全市每条街巷设置“街长”或“巷长”,分别由街道的干部担任。“把干部推到第一线,解决群众的烦心事”。截至目前,近1.5万名街巷长,在近5000条大街、1.4万余条小巷中发挥着“绣花针”般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