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基层扶贫干部浦应明:产业留人 助力乡村振兴

光山新闻网 刘斌 2019-06-02 18:31:28
浏览

  中新网贵州威宁6月2日电 题:贵州基层扶贫干部浦应明:产业留人 助力乡村振兴

  记者 刘鹏

  “用锄头除草、再轻轻翻土……”王桂友为自家魔芋的护理显得格外小心。“魔芋的根部是十分脆弱的,这个时节正好是魔芋发芽期,除草都是用人力,翻土也不能太深,以防伤到魔芋的根部。”王桂友说。

  王桂友家住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石门乡新合村,长期在外务工的他,2019年春节过后却选择了留在家中。“因为,村里有了自己的魔芋产业。”

  王桂友说着便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我今年种种植了10亩魔芋,一年半后,魔芋成熟了可实现纯收入十一二万,关键是在家中还能照顾家人,农闲时也还能在村里做些小工,这样算下来比外出务工真的划算多了。”

图为浦应明在检查自来水。 刘鹏 摄

图为浦应明在检查自来水。 刘鹏 摄

  在新合村,和王桂又一样,众多年轻劳动力开始留守村中发展。而这一变化离不开新合村驻村第一书记浦应明。

  在担任新合村第一书记之前,浦应明是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威宁县阳光支行大堂引导员,2017年5月,在威宁农行党委的号召下,浦应明积极响应并驻威宁自治县石门乡新合村任第一党支部书记,踏上驻村帮扶之路。

  从小生长在农村的浦应明,深知农村贫困的根源。“村里选对了产业,才能留住年轻劳动力,才能实现持续发展,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这是浦应明心中坚定的信念。

  发展产业首先要解决村里的基础设施问题。浦应明说,新合村的通村路早已开通,但是村中的串户路仍是泥巴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巴,行走都困难,何谈发展。”

图为新合村完善的基础设施。 刘鹏 摄

图为新合村完善的基础设施。 刘鹏 摄

  同时,浦应明通过走村串户,与农户交心谈心了解到,村民用水也是一大问题。新合村由于石灰岩溶发育充分,其土层浅薄,是典型的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缺水较严重。

  当地村民介绍,以前每家每户都准备有一两个大水缸,一方面用于雨天蓄水,另一方面用于把在邻村买来的水储存。“以前都是要走到6公里之外的邻村买水喝,5块钱50斤水。”王桂友说。

  为了切实解决群众吃水难问题,浦应明多次与威宁县水务局沟通,得到水务局的大办支持和帮助,同时努力争取发展资金。一年来,在浦应明的带头下,新合村共筹资230万元,完成村民院坝硬化5200平方米,改善文化广场500平方米,为村民提供良好休闲环境。目前,村里已安装了自来水,农户从根本上告别了半天挑水吃的历史

  村中的基础设施逐渐完善,但发展问题成了最大困难。“贵州的脱贫攻坚力度很大,村里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但是‘输血’式扶贫不是长远之计。”浦应明说,村里要有自己的产业,才能将“输血”转换成“造血”功能。

  2018年,浦应明多次带领村里的扶贫干部远赴云南“取经”,并邀请专家来村里指导考察。“经过科学指导,新合村独特的气候、土壤、海拔优势极为适合发展魔芋产业。”浦应明说。

  “怎么种,怎么卖,每年的魔芋价格会不会有影响……”刚发展魔芋产业前期,村民们的这些质疑如同冷水一般泼向浦应明。为解决村民的顾虑,更好地发展魔芋产业,浦应明引进魔芋专业合作社,与村民签订种植收购协议,确定保底收购,让村民吃下“定心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