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娱乐化”,要照旧不要?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20-10-26 10:23:15
浏览

 
 
科普“娱乐化”,要照旧不要?  
 

漫画、科幻、相声、影戏、综艺真人秀……在市场浸染下,当前科普娱乐化来势汹汹,激发烧烈接头。那么,科普可以娱乐化吗?《中国科学报》就此采访了多位专家。

在浙江科技馆馆长、菠萝科学奖配合提倡人李瑞宏看来,娱乐和科普并不是对立的。把科学的常识、要领、精力、思维流传出去,是有意义的工作;但老黎民更存眷的是有没有意思,好欠好玩。因此,要在“有意义”和“有意思”之间找到均衡点。

“娱乐化只是一个表示形式,假如没有这种新颖的形式,大概很难去举办科普。”李瑞宏说。但科普应该是出发点,不能为了娱乐而去科普。不然就会把科学做歪。

不外,在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曹则贤看来,科普向娱乐化成长往往会让科学低俗化、碎片化、浅薄化。“科普首先应该是把问题讲清楚,而不是把它弄成搞笑的样子。”他说。

以20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麻省理工学院传授弗兰克·维尔切克为例,曹则贤暗示,其文章很是滑稽,但很是严肃,且有深度。如维尔切克曾发文称,人类只有三种视觉细胞,螳螂虾有16种视觉细胞,但却不见得比人的视觉更富厚。因为螳螂虾的大脑太小,只能感知、不能综合处理惩罚信息。

曹则贤认为,要把一个科学内容讲得清晰、易懂,具有趣味性,这没有错;但出于搞笑目标,不懂装懂,还把好好的常识失言了,祸殃了别人,这是错。当下一个很糟糕的现象是,许多人都在忙着做科普,但一些人并没有资格做这件事。“做科普首先需要懂科学,是一个严肃的科学家,就像有钱才气捐钱,有医术才气给人看病一样。我看到的铺天盖地的其实都是挣钱的机构。谁对科学感乐趣呢?”他质问说。

果壳网首创人兼CEO姬十三暗示,人才确实是科普的一浩劫题,一方面懂科学、又有擅长流传的人确实很难造就;另一方面,这个行业绝大大都人都是以业余身份从业,就像金字塔一样,越往上走,把科普当做终身职业做得好的专业人士就越少。

据先容,除部门以业余身份从事科普的事恋人员之外,今朝果壳网拥有近200人的专业团队,个中内容相关人员占三到四分之一,构建了一个相对职业化的科普团队。作为一个“提供认真任、有智趣、贴近糊口”的科技新媒体,姬十三暗示,果壳网的方针始终是面向公家建议科技理念,让鲜活的科技内容走进风行文化。

在他看来,“娱乐化”一词自己并没有优劣之分。譬喻,果壳的报道都是科学内核,在此基本上追求流传性和趣味性,而不是从趣味性和娱乐化出发,所以不会走偏。

南边科技大学物理学院传授李淼则认为,科普科普娱乐化是正常的,并且是需要做的工作。娱乐化听起来仿佛很低俗,其实否则,因为它是流传的一个要素。“娱乐化用更努力的语言来说,就是用一种有趣的、有故事性的方法来报告。”他说,在流传一个常识点时,这种方法往往比抽象的、居高临下的方法更有效。

以影戏《流离地球》为例,该部影片票房达50亿元,吸引快要1亿人去观影,其影响力之大可见一斑。在追求市场化的经济效益,才有严伯钧的《六级物理》、二混子的汗青漫画等作品,才有如今中国的科普热。李淼认为,与是年前对比,中国的科普跟一些西方国度固然仍有差距,但已经不那么遥不行及。“再给我们10年时间,甚至会逾越西方。”他说。同时,他认为在佳构科普方面,当局投资仍需加大力大举度,打造像BBC一样的中国优秀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