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给了黑夜一双“眼睛”(3)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20-09-16 09:28:27
浏览

早在“文革”期间,周立伟就想给国务院写信,提出招收研究生、造就高级科技人才的发起,但在伴侣们规劝下,放弃了这种不适时宜的想法。

 

1980年春节,国务院发布我国的学位条例,周立伟欣喜若狂,当即写了一份“关于研究生进修与学位论文事情的札记”提交校学术委员会,团结本身在苏联做研究生的亲身体会,供该校研究生指导西席参考。“当年,由于造就研究生没有先例可循,学术导师对付指导学生毕竟要做什么、哪些应该做、哪些不应做,没有任何履历。我的札记起了一点引导的浸染。”周立伟谦虚地说。

 

在那六年后,他又在《北京高教研究》第一期上颁发文章《谈谈研究生指导西席的浸染》,文中指出,指导西席的浸染主要表此刻四个方面:选题、引路、治学、把关。1998年,他出书了《一个指导西席的札记》一书,记实了他指导研究生二十余年的实践中有关的科学要领,均在学术界获得了不错的回声。

 

平日里,他也爱看《最强大脑》等节目,常自嘲“只是中等资质,并没有过人的天赋和出格智慧的处所”。可说起如今的学生,他却夸道:“此刻的学生智慧水平你想象不到,不知比我强几多倍。假如他们有一个正确的思想来引导,我们国度的科学技能照旧很有但愿的”。

 

他曾撰文《什么样的智慧最难堪》,文中指出,“从事科学研究的人或以科学为职业的人,最主要的品质是厚道和正直以及专注于学术,智慧并不是最主要的。我国的青年学人并非缺乏创新的才气、智慧和伶俐,也并非缺少科学研究的条件,当前主要的问题是潜心学术的专注水平不足。”周立伟认为,学术专注水平不足,除了外界功利化的影响,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学术乐趣缺失。

 

关于科学普及,周立伟以前的观点和各人一样,认为科研都忙不外来,基础没有时间做科普。直到2000年阁下,著名光学家、两院院士王大珩找到他说,“你不该该每天待在书桌前推导公式,应该把精神投入到科学普及中去,引发孩子们对科学的乐趣,让他们知道奈何才气做勤学问”。周立伟听后犹如醍醐灌顶,瞬间彻悟。

 

多年来,他到不少中学讲生长、成才、乐成之道,在大学讲科学研究的途径,常常介入北京市青少年科技俱乐部勾当。就在记者采访的不久前,他还写了一篇《为什么晚上我们看不见》的科普小文。

 

周立伟汇报《中国科学报》,科学家不能光搞本身的学问,可否用浅显的语言让门外汉听懂本身的学问,这是一项很了不得的本领。科学家应将科普作为本身的一项职责。

 

他将有体贴得体会写进了《藏绿斋札记》——《心驰科普》中。“藏绿”——浙江诸暨十四都藏绿坞是他的家园,哪里也是北宋理学家周敦颐的24代后人周廷琮(周立伟的先祖)的定居之所。先祖“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爱莲说》)的品格,为后人所讴歌。在《藏绿斋札记》中依稀可见当年谁人发愤献身武器事业、后又留学苏联发愤献身科学的少年身影。只不外如今他年逾古稀,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初心未改,心态仍是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