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北部碰撞后岩浆勾当与高原隆升获展现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20-07-03 08:36:18
浏览

 
 
青藏高原北部碰撞后岩浆勾当与高原隆升获展现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齐玥博士后和王强研究员等科研人员,研究展现了青藏高原北部碰撞后岩浆勾当与高原隆升。相关研究克日颁发在《岩石学杂志》。

青藏高原—喜马拉雅造山带是地球上最大的陆-陆碰撞造山带,其演化进程和隆升汗青一直以来都是地球科学研究中的热点问题。鉴于可可西里盆地内大量发育有中新世—上新世的碰撞后岩浆岩,对应于可可西里盆地中新世之后的地表隆升进程。因此,研究可可西里盆地内中新世—上新世的碰撞后岩浆岩的成因有助于我们领略节制青藏高原隆升的深部动力学机制。

早期研究发明可可西里盆地内的幔源岩浆岩都经验了差异水平的分异演化或地壳混染,不能完全代表地幔源区的特征。研究人员对可可西里盆地内16 Ma(百万年)橄榄白榴岩开展了具体的矿物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

研究表白:橄榄白榴岩主要构成矿物为橄榄石、单斜辉石和白榴石;橄榄石的微量元素及O同位素特征表白源区主要为交接的橄榄岩,矿物结晶温压条件体现岩浆分开地幔源区后快速喷发到地表,没有产生明明的分异和地壳混染,代表了相对原始的幔源岩浆;岩石富碱,具有硅不饱和的特征,富集轻稀土和大离子亲石元素,吃亏高场强元素,显示Nb-Ta-Zr-Hf-Ti的负异常,Sr-Nd同位素构成与区域内同时代的高Mg幔源岩浆岩雷同,指示一个相对均一的富集地幔。

该研究通过比拟可可西里地域差异时代镁铁质岩浆岩的地球化学构成以及区域结构演化汗青,认为可可西里橄榄白榴岩所代表的富集地幔形成于始新世-渐新世期间,南向俯冲的柴达木地块提供了交接地幔的富集组分,富集物质主要为富钾的碳酸岩—硅酸岩殽杂熔体。

思量到可可西里盆地内约75%的岩浆勾当都会合发作在18~11 Ma之间,并团结高原北部岩石圈厚度较薄的特征,认为岩石圈的拆沉减薄触发了上覆剩余富集岩石圈地幔和地壳的部门熔融,发生了可可西里地域18~11 Ma大局限的岩浆发作,并引起了可可西里盆地中新世之后至少1 km的地表隆升。

相关论文动静:https://doi.org/10.1093/petrology/egaa026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历: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历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窜改;微信公家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接洽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