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乐院士:沙漠蝗应不会对我国形成严重威胁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20-02-14 16:13:00
浏览

 
 
康乐院士:沙漠蝗应不会对我国形成严重威胁  
 

蝗虫会毁坏庄家和牧场 图片来源FAO

蝗虫会毁坏庄家和牧场 图片来源FAO

在国内应对新冠病毒之时,从非洲之角到印巴边境和伊朗南部,三场蝗灾已经拉响警报。其中,以非洲之角灾情最重。联合国粮农组织判断,非洲蝗灾波及区域达26万多公顷,规模为25年一遇,1平方公里的蝗群1天就能吃掉3.5万人的口粮,该地区1190万人的粮食供应受到直接威胁。

那么,此次蝗灾是否可能波及中国,让受到疫情困扰的国内经济雪上加霜?中国治蝗技术储备如何?在此次蝗灾中可能发挥什么作用?对此,《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了中科院院士、生态和昆虫学家康乐。

与降雨密切相关

关于此次蝗灾是否可能波及中国,康乐表示:“应不会对我国形成严重威胁”。

他解释说,现在,非洲、阿拉伯国家和印度、巴基斯坦等地发生的蝗灾是由沙漠蝗造成的,这种蝗虫在中亚和西亚也可以形成灾害。但中国不是沙漠蝗的分布区。上世纪初,有科学家报道在我国云南发现有沙漠蝗,但未被之后的科学家再次证实。

关于此次蝗灾的成因,康乐表示,沙漠蝗的发生与蝗卵孵化期和降雨密切相关,降雨会增加孵化率。因此,降雨量和频次对沙漠蝗的预警和预测非常重要。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上一年蝗虫种群密度较高,产卵量很高密切相关。如果具备上述原因,笠年温度比较高,回升比较快,就容易导致蝗灾的爆发。

从中国历史上看,很多蝗灾与干旱联系在一起。在上述地区为何降雨反而有利于蝗虫的繁殖呢?对此,康乐表示,干旱造成的蝗灾主要是指飞蝗带来的蝗灾,它和造成这次东非蝗灾的沙漠蝗是不同的种类。另外干旱也是一个相对概念,不能认为越是干旱蝗灾越严重。中国的飞蝗发生基地是与海边、河边和湖边湿地密切联系的。

对于沙漠蝗来说,其种群密度的高低主要受限于食物丰富度。一般年份,沙漠中植被稀疏,沙漠蝗难于获取充足的食物而存活率低。一旦降水量大,植被茂盛,将使得沙漠蝗种群密度急剧上升。另外,在蝗区爆发后,蝗虫可以向邻近的农作物种植区迁移或迁飞,从而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中国治蝗很成功

在我国历史上,飞蝗曾与旱灾、水灾并称三大自然灾害。“飞蝗是我国千百年来蝗灾发生的主要种类,它的分布区比沙漠蝗更加广泛,除了南北美洲和南极之外,还分布于地球各大陆和太平洋、印度洋岛屿。”康乐说。

据介绍,飞蝗的原本繁殖区在河、湖、海边缘地区,黄河、淮河故道曾是其主要发生区。大旱之后往往造成河滩、湖滩的裸露,形成飞蝗非常喜欢的产卵场所,从而使得蝗虫越冬产卵量高,种群密度会急剧上升。“如果具备上述条件,再遇上暖冬,笠年春季雨水比较丰富,温度回升比较快,就容易导致蝗灾在蝗虫繁殖区(蝗区)的爆发。”康乐补充说。

中国曾是世界上遭受蝗灾最严重的国家。据《中国救荒史》统计:秦汉蝗灾平均8.8年一次,两宋为3.5年,元代为1.6年,明、清两代均为2.8年,受灾范围、受灾程度堪称世界之最。那么,史书中的蝗灾,为什么今天我们很少听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