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病逝有人“无恙”,新冠症状为何如此莫测(2)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20-02-14 08:57:26
浏览

可以通过血清学的方法分析感染2019-nCoV的实际人数。现阶段治疗病人、抗击疫情固然是第一位的任务,但作为疾病防控的重要工作,流行病学研究也应进一步加强,并尽快开展起来。

《中国科学报》:放眼人类与传染病的斗争史,我们这次遇到的新型冠状病毒是否刷新了我们对病毒的认识?它能算得上是格外狡猾的“硬茬”吗?

▲ 舒跃龙:

新型冠状病毒的确很“狡猾”,但“狡猾”本来就是病毒的特性。

病毒的“狡猾”大大提高了防控的难度和成本,但人类对它也不是完全没有办法。

如果没有症状的人感染别人导致发病,我们可以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把整个传播链搞清楚,然后对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医学观察,把传染控制在最小的范围之内。

目前来看,我认为这个病毒还不算刷新了我们的认知。只是对于任何一种新发传染病,我们在开始阶段对它的认知都是有限的。

▲ 何金生:

新型冠状病毒确实是个“硬茬”,这与人群普遍易感和存在无症状感染者等有关。

但更具破坏力的,一是前期关于“传染病威胁性下降”和“防控措施完善有力”的不当宣传,使民众和政府官员对暴发大的疫情缺乏足够思想准备,大家盲目认为当年SARS那样狼狈的局面不会再现;二是具体的防控策略上,缺乏一套科学、管用的应急方案,在疫情应对初期未能坦诚面对公众的质疑,未能统筹好科研、疾控和行政之间的关系,没有发挥出各自的长处。

因此,面对疫情出现了措手不及、准备不足的问题,在遭遇战中,未能及时把握住早期控制疾病传播的机会。

病毒“狡猾”,但我们更应该反思的是自己。

《中国科学报》:看来人类并不缺少跟“狡猾”病毒斗争的经历。从这点来看,历史给了我们哪些经验和教训?

▲ 何金生:

历史上,潜伏期长、隐蔽性强的病毒,最终成为常在传染病的可能性比较大,难以像17年前的SARS病毒那样消失。

不能排除此次疫情演变成常在传染病的可能性,应有这方面的预案和准备。

此外,当年人们很快找到了SARS病毒的中间宿主果子狸。

而这一次,因为种种原因,人们探寻新型冠状病毒中间宿主的进程并不顺利。中间宿主不明确,在防控上存在隐患,有可能出现“死灰复燃”,也不利于我们弄清楚这个病毒的传播链和进化史,并据此加强对未来新发或再发冠状病毒的预警。

《中国科学报》:我们现有的防疫措施和力度,足够打赢这场仗吗?

▲ 何金生:

就我所知,目前的措施和力度是空前的、是最高级别的,SARS时期仅是封闭了感染者居住的小区,而这次采取了封城的措施,这也说明此次新型冠状病毒造成的实际影响超过了SARS。

这既与新型冠状病毒传染性强,特别是潜伏期或无症状者有一定传染性有关,也与经过近20年的高速发展,城市人口聚集度和聚集性活动的规模远超2003年有关。

从封城至今,在没有有效的防治药物的情况下,在确保社会发展、稳定的情况下,我们采取的防控措施是专业的、有效的,应该坚持、并根据疫情的变化进行调整。

在这个过程中,在疫情面前,没有谁能置身事外,大家都要尽己所能避免发生不应有的失误。

《中国科学报》:还有哪些需要进一步加强的措施?

▲ 舒跃龙:

监测病毒的变异。除了实时追踪病毒在人群中的传播力和致病力之外,还要监测病毒是不是还会感染别的动物。

相关专题:聚焦武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