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系“老九”是个黑洞? 猜测大胆,验证很难(2)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19-10-15 09:44:27
浏览

在怀疑有“P9”的区域,光学引力透镜实验(OGLE)观测到了引力异常。至少6个微引力透镜事件表明了该区域引力异常,暗示存在一个自由漂浮天体,其质量范围在5—15个地球质量之间。“P9”的猜想因此被鼓舞。

此次舒尔茨和恩温的新论文猜测,该天体可能不是一颗流浪行星,而是一个流浪黑洞。它被太阳系拉拢入群,搅乱了外围天体的轨道。

一般来说,天文学家观测到的黑洞,是恒星死亡坍塌后聚集而成的。而存在于理论设想中的原初黑洞,是另一回事。霍金对这个概念贡献很大:那是宇宙大爆炸后不久产生并遗留至今的“文物”。

大爆炸之前的宇宙被天文学家叫做原初宇宙。原初宇宙的爆炸是不均匀的,局部空间能量密度太大,“没崩开”就压缩成质量无限大的点以及围绕而成的黑洞。这种黑洞大小不一,小的可能只有粒子大,一般的原初黑洞跟太阳系常见的小行星质量类似。

这些黑洞随后漂流宇宙各处。一些通过霍金辐射消散,像冰块一样化掉了;一些则吸收物质壮大,存活至今。

舒尔茨和恩温指出,海王星外天体的异常轨道,以及一些引力事件,可以用质量为地球数倍的原初黑洞来解释;一个原初黑洞可能被太阳系捕获,成为第九行星;他们证明这种捕获的可能性是值得考虑的。

严谨的假设,仍有不少反对的声音

“这篇论文思路还是很严谨规范的,不是瞎猜想。”谢基伟说,“但作者也说这只是一种可能性。引入黑洞的概念,可能大家会觉得很有意思、很奇特。但下一步还无从着手。何况有没有第九大行星还是问题。”

舒尔茨和恩温表示,如果“P9”是一个原初黑洞,或许能通过外围的“晕”——黑洞外层正负电子湮灭发出的光,来确定它的存在。但一位行星学家告诉科技日报记者,由于黑洞很小,而且不确定在什么位置,这种观测是很难实现的。

“我个人不太喜欢原初黑洞这个想法。”一位从事行星研究的专家告诉科技日报记者,“感觉近乎神秘学——能解释一些现象,但是基本上永远看不到。”

“柯伊伯天体的发现者,大卫·朱伊特(David Jewitt)甚至压根儿就不相信‘第九行星’的存在。”这位专家表示,大卫·朱伊特在接受电视采访时,直接说不认为“P9”存在。他认为,黑洞假说透露出科学家对取得“重大发现”的心态是急切的。但这个理论离可验证的阶段还远。

众说纷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以目前人类的技术水平,观测海王星外天体还很困难。尽管人类已经观测到几千颗太阳系外行星了。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谢基伟说,“观测系外行星,基本上是通过观察恒星光谱的凌星效应或多普勒效应,间接推断行星的情况。而对太阳系内行星就可以直接观测。行星的亮度与它和太阳距离成反比。太远的天体,接收光线就弱,反射光线更弱。”

外围这样广阔,天体这样暗淡,上百天文单位之外,还是一片未知。

谢基伟说:“那些太阳系边缘的天体,很多是通过哈勃望远镜看到的;等韦伯望远镜工作以后,我们的观测水平会改善一点。”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