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探索创新医疗与转化新模式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19-08-04 16:11:07
浏览

 
“高校研发、离岸孵化、有组织的转化”架起创新与转化的桥梁  
上海交大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探索创新医疗与转化新模式  
 

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与江苏南通以新模式合作共建交大-南通“医学仪器与智慧诊疗”创新转化平台。目前,这一模式已经成为长三角一体化“科创协同”创新医疗与转化的新标杆。

“高校研发、离岸孵化、有组织的转化”

上海是创新的高地,高校是创新的源泉。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瞄准国际学术前沿,面向“健康中国”国家战略和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的重大需求,在“医疗机器人”等高端医疗器械装备、“基因与分子诊断”等新型智慧诊疗手段研发领域聚集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队伍,积累了一批具备产业化潜力的项目,形成先发优势。

长三角是产业转化的腹地。南通市在主城区崇川区设立中央创新区,规划总面积17平方公里。以“立足南通,联动上海,辐射江北,服务全省”的战略,建设面向上海的科技创新中心配套服务区、产业转化承载区。

根据基础研究、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产业化生产等不同阶段的不同需求、不同规律和不同特点,生医工学院顶层设计,实施“有组织的科研”,提出“基础研究创新促进”和“转化研究创新促进”两大行动,开展“基础研究创新培育、国家重大项目培育、临床转化产业化项目培育”三个培育计划。以“有组织的合作”方式,通过校地合作,整体从地方获得研发资金支持;以“有组织的实施”方式,通过专项资金、立项资助的模式推动从“理论原理”到“应用机理”的初始研发,从“原理样机”到“工程样机”技术研发,由交大生医工的教授团队在校内完成;以“有组织的转化”方式,引导教师产学研项目在闵行校区周边“零号湾”、徐汇校区周边“漕河泾聚科园”孵化。

据介绍,合作双方放弃传统的在地方政府所在地建立研究院的合作模式,转而由南通市设立“一基金”,即崇川区专项创新与孵化基金(3000万元)。基金分批投入交大,为项目教授团队提供150万元早期研发经费和100万元前期孵化资金,支持教授团队进行智慧医疗器械装备关键技术的研发和早期产品的研制,从而在交大生医工学院建立“医学仪器与智慧诊疗”创新转化基地。同时,由南通崇川区在南通中央创新区智造信息产业园建立“上海交通大学智能医疗器械产业化基地”,交大生医工学院引导享受基金扶持的产业化项目到南通进行产业转化。

上海交大“出技术、出人才、出品牌”。南通政府提供产业化服务支撑,提供成果转化的经费支持,解决项目产业化生产中的空间基地建设问题。同时配套政府相关专业化服务及政策扶持。优势互补,突破了从“研发”到“转化”过程中遇到的空间不足、专家做“飞人”、研产基地脱节等关键性瓶颈,实现了创新成果、初创孵化和产业转化的无缝链接,从而有效缩短了产业化的转化进程,打破了传统格局下的上海创新到长三角转化的地域局限性。其中,在上海交大研发,“足不出户”享有一流科研团队等研发相应配套支撑;在上海孵化,充分利用上海专业投融资机构积聚、创投资金丰富和前沿市场便利的地域优势;在南通转化,享受便利的空间与产业配套政策,催化科研成果产业化的同时反哺带动地方经济,实现互惠双赢。

“在最合适的地方做最合适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