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密码——中国共产党领导经济工作的伟大探索与辉煌成就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1-06-29 10:26:06
浏览

  1950年2月,一场没有硝烟的决战在共和国经济战线上悄然打响。

  针对猛烈的物价上涨,中央人民政府财政经济委员会周密部署,上海等地国营粮食公司遵令将紧急调运来的米面连续抛售。暴涨的粮价突然稳定下来,囤积居奇者措手不及,只得蚀本出货。趁跌价,国营公司又购进大批物资,为进一步平物价、稳市场作准备。至此,投机资本遭受毁灭性打击,再也不能兴风作浪。

  没有什么比抑制通胀,更能让新的执政党迅速赢得民众的支持。成功稳定物价、稳步统一财经、理顺市场环境,不仅为新中国成立前后出现的4次物价大波动画上句号,而且彻底扭转了国民党政府持续12年之久的恶性通胀局面。到这时,那些曾经认为“共产党军事上打100分,经济上打0分”的资本家才真正服气,相信中国共产党能够管理经济了。

  新中国宣告成立,新的历史纪元开启,但严重财政经济困难是事关新生政权能否巩固的全局性问题。面对这个大考,中国共产党在不长的时间里,成功平抑了物价、统一了财经。当时主管经济工作的陈云同志兴奋地说,“只此两事,天下大定”;毛泽东同志则评价道,其意义“不下于淮海战役”。

  新中国的经济治理,就这样起笔于“满目萧条百废待兴”的“一张白纸”,起步于“濒临崩溃边缘”的“漏舟之中”。在一穷二白中奋起直追,在爬坡过坎中不懈探索,在革故鼎新中实现跨越,在拥抱世界中谋划大同……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从嘉兴南湖红船上寻找光明的摆渡人,一步步成长为驾驭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领航者。他们矢志不渝、团结奋斗,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进程、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格局。

  从1949年至2020年,百姓“米袋子”充实起来,粮食产量从2263.6亿斤提高到13390亿斤,人均占有量实现翻番,彻底粉碎“中国共产党解决不了人民吃饭问题”的臆断;“钱袋子”鼓了起来,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49.7元增长到32189元;“安居梦”圆了起来,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从8.3平方米增长到近40平方米;“小康梦”触手可及,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书写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成为世界之问;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以如此规模、如此速度实现大国崛起的“中国密码”,成为时代之思。破解世界之问、回答时代之思,既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也是为了增强开拓前进的智慧、勇气和力量,使我们的党、国家和人民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赢得更加光明的未来。

  以初心使命的责任担当,明确经济治理根本方向

  1921年7月的一个晚上,上海法租界石库门住宅里,中共一大悄然召开。怀揣理想的早期共产主义者,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纲领》,在经济方面主张“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归社会公有”。

  1945年6月,在陕北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中共七大通过新党章,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民族与中国人民的利益”。刘少奇同志指出,这“将是一个能确保中国民族与中国人民获得胜利和解放的党章”。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描绘了新中国的宏伟蓝图:领土完整、民富国强、自尊自强、世界尊敬。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却预言,共产党政权解决不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它必然会因此而垮台。毛泽东同志回应道:“让那些内外反动派在我们面前发抖罢,让他们去说我们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罢,中国人民的不屈不挠的努力必将稳步达到自己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