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永庆坊今天更青春(探索城市精细化管理新路子)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20-06-15 07:36:16
浏览

  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州市荔湾区西关汗青文化街区永庆坊考查时指出,都市筹划和建树要高度重视汗青文化掩护,不急功近利,不大拆大建。要突出处所特色,注重人居情况改进,更多回收微改革这种“绣花”工夫,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让都市留下影象,让人们记着乡愁。

  如今,以永庆坊为符号的广州市荔湾区恩宁路汗青文化街区,在老城微改革的精雕细琢中,传承文明、延续文化,抖擞出新的活力。

  既是都市更新,更是民生所需

  “请问钟书阁怎么走?”顶着羊城夏日午后的烈日,年青的妈妈牵着背书包的女儿,边向一位保安问路,边用纸巾擦着额头的汗珠。

  “喏,在跟前啦,转过这栋楼,右边就是。”礼拜五下午三四时,永庆坊的人气开始旺起来。

  “你看是不是变革很大?”循着那对母女的身影来到钟书阁前,承接永庆坊微改革项目标万科公司事恋人员点开手机里的照片,一栋外墙斑驳、门窗不整的旧楼泛起面前,似乎隔着屏幕都能嗅到年久失修的气息。

  再一昂首,耸立面前的三层修建脱胎换骨一般,在保持原有主体布局的同时,正面以岭南近代修建常用的红砖为墙,包围外貌的玻璃外板上,差异国度的文字标记和修建图案透出时尚气息。

  钟书阁,一家源自上海的网红书店。它在华南地域开的第一间分店,没有选址都会商圈,而是落脚广州西关老街区永庆坊一栋上百年汗青的旧楼房里。

  走进店内,广州人熟悉的菱形拼花从地板延伸到天花板,阁下两侧,饱含岭南修建风味的镬耳状装饰隔出一个个书阁。“来到这里即便不买书,浏览一下这屋子的美,也是值得的。”一位戴着眼镜的老先生感应。

  作为永庆坊二期改革项目标一部门,钟书阁5月18日对外试营业。“我们重视与内地传统汗青文化相契合,打造时尚阅读空间。以这样的尺度来权衡,永庆坊作为老广州西关文化的地标,再符合不外了。”店长张文说。

  正在更新中的永庆坊里,这样的老城新景到处可见。

  “未识广州,先闻西关”。以永庆坊为中心向外扩展,约12万平方米的恩宁路片区,是广州生存最为完整的骑楼修建群。汗青上,粤剧曲艺、武术医药、印章镌刻、西关打铜、广绣等传统文化和民间手工艺曾在此集聚成长并发扬光大。

  明日黄花,跟着都市中心东移,修建年久失修,地面路石破碎,空中线缆交叉,排污管网老化。由于街区面孔衰败、居住情况变差,旧日兴旺的传统文化和民间手工艺也乏人问津,年青人纷纷外流。

  永庆坊改革,既是都市更新,更是民生所需。2016年,广州市施行都市更新步伐及配套文件,提出“微改革”理念。因拆迁问题困扰了10年之久的恩宁路改革被从头提上议程。随后,一场“当局主导、企业承办、住民参加”的更新改革在永庆坊展开。

  微改革力争保存老修建的空间肌理、外部表面,只对须要处举办更新和修复;而在修建内部,则回收现代修建元素,调解空间布局,适应现代勾当需求。

  永庆坊第一期改革于2016年10月完成。走访这个约8000平方米的四方地,路面从头铺设了平整的麻石,房檐下交叉的线缆已全部埋入地下,修建间还见缝插针地设计了许多绿地和民众空间……不只一栋栋汗青修建旧貌换新颜,社区卫生、排水、照明、消防、通信等配套设施也大为改进。

  永庆大街20号,李玉琼和哥哥两家已在怙恃留下的楼房里住了60年。已往走出家门,路不服,行不畅,一下雨门口就积水,打起雷来,看着屋檐下的电线心里都发怵。微改革后,街区迎来了一拨拨旅客,李玉琼不只撤销了搬出去的规划,还在门口支起小摊卖萝卜牛杂、猪脚姜等传统西关小吃,有时候一天就能挣几百元。

  保存汗青底色人文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