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相跳农门”为何变成“我要回农村”?(2)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19-10-09 16:04:49
浏览

乡村振兴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通过对王怡君与李俊立案例的解读,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栾敬东分析道:首先,应该是有梦想、有情怀的人;其次,有学识、有资本的人;再次,还要是对农村有感情、能吃苦的人。

“争相跳农门”为何变成“我要回农村”?

一大早就在田间采摘有机蔬菜的王怡君。 张俊摄

政策给力有盼头

纵观70年来中国农村变化,村民从过去“吃不饱往外跑”到现在主动返乡创业,从过去“土地刨食”到如今“地里淘金”,原本并不被看好的农村,越来越受年轻人“待见”。

而今的“年轻人回流”,多是看到农村发展前景的理性使然。

近几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不断释放出扶植返乡创业的利好。尤其是农村土地确权改革、美丽乡村建设、脱贫攻坚等一系列重大举措,让现在农村的面貌焕然一新,不仅为乡村振兴打下牢固的基础,也涌现出更多创业就业的机遇。“农村是广阔天地,大有可为”已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共识。

金秋的砀山,丰收的梨园。31岁的段旭旭一有闲暇,就到梨园去转上几圈,看看酥梨的长势。“今年的皇冠梨个头儿不比去年差,酥梨也很畅销。”走在梨树下,踩着沙土地,段旭旭迈开的脚步都要轻盈许多。

外出留学、国企上班、攻读博士……历数起段旭旭的经历,俨然就是“别人家的孩子”。但就是在大多数人羡慕的眼光中,为了照顾家人,段旭旭辞掉上海的工作,于2015年来到离老家不远的砀山县承包了2000多亩梨园。

2018年下半年,段旭旭注册了自己的梨膏品牌——梨花猫,走上了电商发展的道路。因为是品质梨熬制而成,她的梨膏特别受市场欢迎,峰值一天发货量能达20000单。

在“梨都”砀山,像段旭旭这样从事水果电商的还有很多人。数据显示,截至目前,砀山现有网店5万家,从业人数10万人,实现年销售额46.7亿元。砀山卖梨难一去不复还。

“争相跳农门”为何变成“我要回农村”?

砀山酥梨喜获丰收。 孟杨摄

为激励更多年轻人加入电商创业队伍,砀山县出台了一系列“真金白银”的政策,培育、扶持电商产业:县财政每年投入1000万元专项扶持资金,设立了电商融资风险补偿资金,建设2.1万平方米的电子商务产业园,免房租、免税收、免培训费……

类似“段旭旭”的创业故事也在全国各地上演。传统农业“拥抱”互联网,正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激发出“新动能”。

在栾敬东看来,正是互联网的深入推进、农村电商的蓬勃发展,加快了与返乡创业碰撞融合,催生了众多新业态,带动了大批年轻人创业就业。

据农业农村部数据,截至2018年底,各类返乡下乡创新创业人员累计达780万,“田秀才”“土专家”“乡创客”等本乡创新创业人员达3100多万。

为进一步激发农村创新创业活力,2018年出台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端出政策“大礼包”: 整合政府、企业、社会等多方资源,推动政策、技术、资本等各类要素向农村创新创业集聚;鼓励有条件的县级政府设立“绿色通道”,为返乡下乡人员创新创业提供便利服务;加快将现有支持“双创”相关财政政策措施向返乡下乡人员创新创业拓展……

“争相跳农门”为何变成“我要回农村”?

大山深处的鹞落坪村已经发展了67家农家乐。 张俊摄

农村发展有劲头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党的十九大描绘的乡村振兴美好图景正在中国农村大地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