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相跳农门”为何变成“我要回农村”?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19-10-09 16:04:49
浏览

17年前,吴良宝离家北上外出打工,成为弃乡投城的农民工。5年前,年过而立的他看到家乡的变化后,毅然和妻子辞掉工作,“卷铺盖”回到安徽岳西老家,干起了农家乐,还带领村民在家门口就业,成为乡亲们口中的“小吴总”。

从头一年生意的收支平衡,到现在21间客房一房难求,全年下来,仅仅吴良宝的农家乐收益就有30多万元,比当初两口子在外打工挣得多,两人还有时间照顾老人和孩子。

“江淮粮仓”安徽阜阳,是全国少有的几个千万人口地级市之一,也是全国劳务输出的发源地之一。从上世纪90年代起,一批批农民背起行囊,涌向城市成为农民工,高峰时,全市近三分之一的人口外出打工。如今,打工者开始出现回流。数据显示,阜阳已经有5.8万人从外地回乡创业,带动41万人就业。

“我要回农村”俨然成了一种时尚。

农村,这个曾被一些年轻人视为“穷困”“闭塞”“落后”的地方,如今正吸引着越来越多中国的年轻人创业和就业。

为什么?

“争相跳农门”为何变成“我要回农村”?

天柱山脚下的驾雾村。 张俊摄

乡土情怀有念头

才进大棚,王怡君的镜片就被雾气蒙住。她顺溜地摘下眼镜提在手上,顺势甩了甩,然后用衣襟抹了一下,笑道:“早上温差大,棚里温度高,每天进来都这样。”

棚里敞亮,藤蔓及腰。王怡君挎着菜篮走在前面,沿田埂深入,几个来回,原本空空的篮子已被红绿相间的辣椒、豆角和西红柿填满,“这是顾客昨天下单订好的,今天就送过去。”

王怡君是一名90后大学毕业生,但她还有另一重身份——安徽绿耕市民农园“掌柜”。

绿耕市民农园创办于2016年,彼时,王怡君走出大学校门才两年时间。

大学毕业,城里就业,这是眼下多数大学生的职业选择。然而,1991年出生的王怡君,反其道行之,辞掉城里工作,把目光瞄到了农村,从银行办公室走向田间地头,四处筹钱,在天柱山脚下的驾雾村承包了120亩土地,专门从事生态种植。

“我小时候在农村长大,对土地有着特殊的感情,虽然城里工作收入稳定,但总找不到归属感。”简单明了的一句话,道出了王怡君一心扎到农村的初衷。

经过3年来的精心打理,绿耕农园生产的有机大米市场已畅销全国部分一二线城市,稻鸭供不应求,尤其是有机蔬菜销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00%;同时,农园还提升了村里20余户贫困户的劳务收入,并连续3年促进驾雾村集体经济增收,共计8万元。

和她一样,在城里打拼几年后,因为一腔情怀辞掉工作毅然返乡创业的,还有河南兰考县仪封乡刘岗村的李俊立。大学毕业后,他到北京工作,成了一名“北漂”。但从农村走出来的李俊立,对家乡情有独钟,一心想把家乡的好东西卖到城市,改变乡亲们贫穷落后的生活面貌。

2009年10月,李俊立在郑州开了一家“五农好原生态主题餐厅”,生意非常火爆,很快又开了三家。在经营餐厅的过程中,李俊立发现,老家传统手工制作的黄豆酱备受顾客青睐,甚至有许多顾客专门为吃酱而来。

于是,李俊立决定建自己的黄豆酱加工厂,选址就定在老家——刘岗村。

2011年8月,李俊立投建的兰考县五农好食品有限公司刘岗第一生产厂区正式投产,生产出的黄豆酱、辣椒酱、牛肉酱、虫草酱等在市场上供不应求。

在李俊立的带动下,家门口300多户农民脱贫,李俊立实现了“回报家乡、造福桑梓”的儿时梦想,成为家乡脱贫致富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