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光华的字典里只有“永不言败”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19-08-21 12:32:15
浏览

何光华的字典里只有“永不言败”

何光华的字典里只有“永不言败”

何光华的字典里只有“永不言败”

扫一扫 看视频

今年1月,何有钧听说以女儿名字命名的何光华劳模创新工作室的一项创新成果,在第六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暨第五届全国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交流活动中获得一等奖,禁不住热泪盈眶。何光华正在努力实现父女两代人共同的创新梦。

短发,黑框眼镜,眼神坚毅。婉约、谦逊的江南女子何光华至今已取得40多项国家专利。今年4月,她入选中国能源化学地质工会全国委员会的“大国工匠——能源化学地质篇”(第四季)人员名单。

提起创新,何光华说,父亲是电工,小时候,她看到父亲修电器就很着迷,父亲也经常让她参与维修。就在那时,她对电气设备产生了兴趣,在心里埋下了创新的种子。

1996年,何光华考入河海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父亲正在自费研制载波通信系统中的阻波器、结合滤波器自动测试仪,父女俩的共同语言更多了,遇到困难就一起讨论。暑假,同学都出去玩,何光华在家帮父亲组装物理模型,又自学软件编程把物理模型转化成数学模型。

经过父女俩反复试验、组装、测试,项目终于通过市级鉴定,还申请到一笔科研经费,这件事对何光华的触动很大,搞科研创新,一定要有勇气,敢想敢干。这次成功给了何光华更大的学习动力,她以电气为主干进行辐射式的学习拓展,开始钻研逻辑应用学、计算机编程学等。

大学毕业后,何光华成为国家电网无锡供电公司的一线工人。电缆施工行业是男人的主战场,经常风餐露宿、泥泞满身,何光华是电缆班唯一的女性。凭借广博的知识储备和专业技能,何光华很快成为技术骨干。

何光华的工作劲头让一群男人心服口服。在一次抢修中,徒弟张培伦看着满地的淤泥还在犹豫,何光华已经顺着梯子爬了下去,猫着腰在电缆井里检查起来。

在工作中,何光华遇到过不小的挑战,从小经历了无数磨练的她,早已习惯了在逆境之中迎难而上。正如她父亲所言:“在光华的字典里,只有‘永不言败’,没有‘畏惧退缩’。”

2009年,无锡开始敷设2500毫米的大电缆,截面有碗口粗,每米重38公斤,电缆隧道在地下15米处。在狭小的空间里敷设电缆,电缆接头需要毫米级的精细化处理,蹲在隧道里接电缆一蹲就是七八个小时,腰肌劳损成了施工者的职业病。

怎么才能更方便一些呢?那段时间,何光华常常愁眉不展,熬夜修改图纸。

有一次,工程车半路爆胎,何光华看修车师傅用千斤顶换胎的时候,瞬间萌生了做成类似轻便电缆起重设备的想法。她迅速设计出图纸,并和团队进行了可行性研究。最终,一个崭新的创新成果——电缆输送液压升降平台诞生了。

投入运营之后,电缆的敷设效率提升一倍,还缓解了工人腰肌劳损等职业病的问题。

“看着自己的设计成果能提高效率,减轻了大家的劳动强度,我发自内心地高兴。”何光华欣慰地说。

何光华再接再厉,于2014年成功创建了高落差高点无接头敷设操作工艺方法,并研制了多套专有装备工具,从而实现了体系化级别的创新,使中国电缆敷设迅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这一项目获得第五届全国职工优秀创新成果一等奖。

有一次,无锡市新吴区发生接地线失窃案件。相关企业要求在不停电的前提下恢复供电,否则企业将会面临每分钟百万元的巨额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