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美、百姓富——品读崭新“宁夏画卷”(3)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19-08-07 18:16:49
浏览

  宁夏盐池县沙泉湾荒漠化综合治理示范项目区内,连片的沙丘已经消失,只剩下一片留作实验观察的沙地(2019年7月17日无人机拍摄)。 新华社记者 冯开华 摄

  绿满沙海产业兴

  毛乌素沙地南缘、鄂尔多斯台地向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便是宁夏盐池县。历史上,这里曾是中国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交融聚汇之地。贫瘠与贫穷,一直如绞索般捆绑着这片土地。

  “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清扫沙子,风沙一来,在屋里吃饭,碗底能有一层沙,人到哪儿沙丘就跟到哪儿。”盐池县冯记沟乡马儿庄村村民白学宝回忆道,春季播种,一场风沙就把苗子刮死了,让人欲哭无泪。

  “沙子满地跑,沙丘比房高”,这是历史上盐池生态的真实写照。当地一度有75%的人口和耕地处在沙区。

  2000年,饱受沙害之苦的盐池县提出“生态立县”战略,开始全力修复生态。2002年,这个传统牧区使出了封山禁牧“大招”。

  封山禁牧前,滩羊产业已是盐池的第一富民产业,封山禁牧岂不断了农民“财路”?全县80多万只羊被圈养起来吃啥?当地通过林地间作苜蓿、推广种植青贮玉米等,既有效破解饲料供应难题,也让草原自然生态得以恢复。

生态美、百姓富——品读崭新“宁夏画卷”

  在宁夏盐池县宁鑫生态牧场,返乡创业大学生冯欢在羊场里抱起一只滩羊,准备给工人讲解滩羊养殖技术(2019年5月27日摄)。 新华社记者 郑卫 摄

  山上用来绿化的柠条,而今成了“90后”大学生冯欢眼中的“宝贝”。“柠条蛋白含量高,加工后很适宜做饲草料。”冯欢说,他的饲料加工公司仅此一项产值就达200万元。借力盐池滩羊品牌,他还把高端定制羊肉产品做得风生水起。

  草绿了,羊肥了,游人也多了。以自驾游、乡村休闲、农家体验等为主打的生态旅游,成为盐池经济新的增长点。去年,50万人次的年接待游客量,为盐池带来了5000余万元真金白银。

  2018年9月,正式脱贫摘帽的盐池县,成为世代与贫困鏖战的西海固地区首个脱贫县。

生态美、百姓富——品读崭新“宁夏画卷”

  绿意盎然的贺兰山(2018年9月4日无人机拍摄)。 新华社记者 王鹏 摄

  盐池的“逆袭”,折射着宁夏的巨变。

  沙化土地面积连续20多年减少,宁夏成为全国第一个实现沙漠化逆转的省区,过去“过度开垦-土地贫瘠-群众贫困”魔咒般的循环链条被斩断,一幅生态美、百姓富的“宁夏画卷”正徐徐展开。

生态美、百姓富——品读崭新“宁夏画卷”

  黄河流经宁夏中卫市沙坡头(2018年9月7日无人机拍摄)。 新华社记者 王鹏 摄


(责编:张佳妍(实习生)、岳弘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