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协同合力崛起(2)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19-07-30 09:18:52
浏览

  大力推动5G、8K、人工智能、物联网、网络安全、氢能等全产业链发展,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规划建设200平方公里智慧交通生态圈,启动建设5平方公里无人驾驶汽车测试场……新经济发展在成都紧锣密鼓,方兴未艾。

  “我们的任务,不是直接干新经济,而是统筹协调,形成有利于促进新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让成都成为‘最适宜新经济发展的城市’。”成都市新经济发展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2018年,全市新增新经济企业4.1万户,同比增长19%;百家重点企业中71户规上企业累计收入251.47亿元,同比增长40.24%;新潮传媒、医云科技、1919酒类直供、驹马物流4家企业成长为“独角兽”;245家新经济企业获得投资170.21亿元。

  立足天府,全域向外,成都正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

  满载成都制造的中欧班列(成都)“创维号”从成都国际铁路港出发,十天左右时间,这些产品就将通过终点波兰进入欧洲进行销售。列车返程时,又会将荷兰的奶粉、德国的汽车配件、丹麦的饼干等带回四川。如今,从成都出发的国际班列联通了境外24座城市和国内14座城市,仅今年上半年就开行了1285列。今年上半年,中欧班列的运输货值达25.2亿美元,同比增长18.7%。1至4月,木材项目预计带来约3亿元贸易额。

  去年,成都双流机场客流量突破5000万人次,位居全国第四。正在建设的天府国际机场,计划2020年基本竣工,2021年投入使用。截至今年上半年,成都开通国际航线数达119条。

  作为“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的交汇点,成都承东启西、联通欧亚,从内陆腹地跃升为开放前沿。2017年3月,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3个片区中,成都占据2个。

  超越四川盆地,着眼国家战略全局,四川省和成都市做出了东进的决策。成都市已明确提出,要将东部新城打造成为成都耀眼的名片、走向世界的“未来之城”。

  重庆由东而西,成都由西而东,两者相向而行,不久的未来,一个可与环渤海、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相媲美的重量级城市群将在西部崛起。

 

  重装之都 德阳加速

  本报记者 林治波 宋豪新

  自上世纪60年代起,德阳披荆斩棘、一路奔跑,研制生产了一大批“国之重器”。近年来,德阳加快建设装备技术智能制造示范市,走出了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的新路。

  尤其是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集群不断啃下“硬骨头”:东方电机成功自主研制单机容量最大的百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标志着我国在世界水电“无人区”迈出实质性的一步;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成功自主研制“华龙一号”首台常规岛汽轮机,为“华龙一号”三代核电技术全球首堆示范项目——福建福清核电5、6号机组的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不仅如此,德阳在钢铁、化工、造纸、印染和建材领域去除无效产能,同时实施100个技术改造和创新项目,扩大有效产能。同时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国际上率先实现金属(铝)燃料电源、动力电池产业化;自主研发石墨烯材料的规模化制备技术;新型材料玄武岩连续纤维池窑生产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如今,“德阳造”遍及“一带一路”沿线27个国家,全市160余家配套企业出口装备制造产品50余种,售后服务覆盖全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德阳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装备供应基地。

  德阳市委书记赵世勇表示,“德阳将继续练好‘内功’,加快构建以高端装备、通用航空、轨道交通等为核心的先进制造业体系,为挺起中国工业的脊梁而努力奋斗。”

  产业转型升级是城市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而区域协同发展则为高质量发展构建着新格局、拓展着新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