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婴患者被抱进隔离病房 她们做起接力“妈妈”(2)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20-04-05 07:07:51
浏览

  在一位位“妈妈”的接力呵护下,小彤彤的病情很快趋于稳定,一天天好起来……那一声“妈妈”也变得越来越甜蜜,融化着每一个医护人员的心。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是上海市唯一收治新冠肺炎确诊患儿的医院。尤其是收治确诊患儿和疑似患儿的感染科,更成为疫时最紧张的地方。这里的战疫与其他地方又有所不同,孩子们太小,最大的十一岁,最小的还是婴儿。要确保这些幼小的生命平安无事,要让他们健康地生活和成长,相当不容易。

  在收治小彤彤后不久,一岁的小丁丁也被确诊。小丁丁与小彤彤的病床挨着,但两个娃娃对医护人员却是截然相反的态度。小丁丁一见穿防护服的人走进病房,就以为有什么“怪物”来了,哭个不停,更不用说为其治疗。

  这下把主治大夫曾玫急坏了!

  “看我的!”医生王相诗向曾玫“请战”。

  “噗!”曾玫看着王相诗的背影,心头暗笑:“一会儿我进去查房,倒要看看你的本事哩!”

  十来分钟后,曾玫带着几位专家查房,来到小彤彤和小丁丁的病房。

  刚走进病房,曾玫就被里面的场面逗乐了——穿着防护服的王相诗,正站在两个孩子的病床中间,扭动着臃肿的身子,跳着自编自导的“儿童舞”,那滑稽的情形逗得两个小家伙“咯咯”笑个不停,把害怕完全丢在九霄云外。

  “好喽——!”曾玫和其他几位医生趁机为两个孩子打针、喂药……

  “妈妈”们的招数太特别。原本回荡着哭闹声的病房,变成丰富多彩的“儿童乐园”。患儿的家长通过视频看到这一切,无不赞叹和夸奖医护人员。

  “我们的目标是全力保护和治愈每一位入院的孩子。因此我们既要有过硬的医疗能力,更要当好每个孩子的妈妈,因为妈妈是孩子幼小生命中最重要的支撑和依靠。”曾玫和夏爱梅对她们的团队如此说。

  八位大夫、二十位护士,每一天都在与病魔搏斗。这需要勇气,需要智慧,需要耐心……甚至还需要苦口婆心,百般劝哄。

  “其实,在孩子那里,一个‘哄’字,既是育儿艺术,更是一种温暖和无私的爱。”夏爱梅说。

  十一岁的女孩娜娜,被确诊后就是不配合治疗,她的父亲提出种种理由要带孩子回家。当所有的“理由”都被驳回后,娜娜的父亲说出一句话:“她从来没有离开过妈妈,你们能做得到吗?”

  “做得到!”夏爱梅坚定而又庄严地向娜娜的父亲承诺。

  “好吧,那我要看孩子病房内的视频!”娜娜的父亲扔下这样一句话,离开医院。

  有点懂事又不是很懂事的娜娜,开始折腾起夏爱梅,不是说打针疼,就是嫌病房太闷,一会儿又说饭菜不好吃……

  那是一段对夏爱梅来说十分艰难的日子。或许是因为年龄大些,娜娜比其他患儿更容易焦躁,她把这些焦躁又不停地转嫁到医生护士身上。所有这些,夏爱梅默默地看在眼里,同时又百般地体贴娜娜,尽可能地满足她的需求。夏爱梅知道,“额外”的要求,正是娜娜这样大的患儿内心痛苦所致,而这些,是无法用药物医治的。

  “来,娜娜,我们一起唱首歌吧!”

  “娜娜真聪明!给阿姨讲一个你在学校里表现特别棒的故事好吗?”

  夏爱梅就是如此不厌其烦地耐心启发。与此同时,曾玫大夫和专家团队不断根据娜娜的病情及身体情况,针对性地调整治疗方案……一番努力之后,娜娜的病情逐渐缓解。

  出院那天,娜娜突然变得异常温顺可爱。她搂住夏爱梅,脸贴着脸,悄悄在她的耳边说:“阿姨比我妈还疼我呢!”

  那一刻,夏爱梅的眼眶有些湿润。

  正是这份慈母般的体贴与温馨的爱,让这里收治的新冠肺炎患儿无一转为重症,并于3月13日前全部康复出院。

  “感染科注意了!马上有两例境外输入患儿需要我院收治。曾医生、夏老师,你们需要立即调整队伍,全力投入新的战斗!”

  “是!请院长放心,我们全科严阵以待!”刚刚火线入党的曾玫和夏爱梅,再度披起“战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