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兴机场国际进港航班转到首都机场 设处置专区(4)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20-03-15 08:09:23
浏览

  以往都是在电视中看到医护人员“全副武装”,平生第一次穿上防护服,把自己名字和“韩语翻译”写在防护服上的那一刻,黄楠真正感觉到这次志愿经历的“严肃紧张”。“那时候就告诉自己,要用更加认真的态度服务,使工作更加顺畅、严谨”。

  作为工作人员和入境人员的翻译,黄楠帮助询问客人目的地区域、在北京停留多久等信息。上岗的第一天,她就遇到了“特殊情况”:一位韩国女子带着女儿到达集散点后,发现部分行李可能落在了机场。

  “由于这位客人一句中文也不会说,当时比较着急。”黄楠马上对接工作人员,帮助双方翻译。“最终,工作人员表示找到行李后,这位女子不需要来机场取,可以帮她送到家里,同时还安排车辆送她回家。这位乘客非常欣慰。”

  已经工作了5天,黄楠已经逐渐习惯了防护服和护目镜,“但是佩戴N95口罩长达7小时还是会略有不适,由此我们也更加理解医务人员的艰辛。”她说,希望中国和韩国都能尽快渡过难关,“期待着大家早日摘下口罩,看到北京志愿者亲切笑容的那一天。”

  注重细节 帮旅客写中文地址卡片

  王东浩是名“00后”,他大一就过了英语六级,此次担任英语翻译志愿者。“我一直关注着北京疫情情况,最近几天境外输入确诊病例增多,特别希望能为防控工作尽一点力。”

  3月12日是他第一天“当班”,下午一点半上岗后,他发现国际航班较多,对英语志愿者需求量增大,干脆申请继续值晚班,直到半夜12点半才回到驻地。

  特殊时期,王东浩在服务中倾注了更多关怀。在协助驻京办为旅客预订酒店时,他会耐心安抚旅客的情绪。“我也会设身处地想象,如果我在异地语言不通时可能遇到的情况。”一位南非游客当天要从北京乘坐统一专车到沈阳,考虑到游客不会说中文,不能表达在哪里下车,他特意将游客目的地的中文地址写在卡片上,方便游客告诉司机。

  目前,大学正在进行网上授课。为了学业和志愿服务“两不误”,王东浩让同学帮他录屏,在志愿服务休息的时候再补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