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社日渐壮大,购买力增长……“汉服热”出圈了?(2)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19-08-06 14:16:50
浏览

  不论“汉服热”是否出圈,显而易见的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发自内心热爱中国传统文化。他们称集会为“雅集”,并互称同袍,这出自于《诗经•秦风•无衣》的“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在他们眼里,每一件精美的汉服背后,都蕴含着中华传统文化积淀千年的美学内涵。

  “汉服像个杠杆,或许可以撬动背后的传统文化体系。”敖珞珈走红后觉得突然责任加身,于是像海绵一样,去了解唐朝的服制,去学习墓葬的报告或者学者的研究结果,她觉得这个过程像足了“挖宝藏”,乐在其中。

  同样在活动现场,也能够看到这些汉服爱好者同聚乞巧,追溯七夕最传统的习俗,穿针引线、手工竞巧、投壶……“汉服背后的传统文化更值得学习。”

  采娈也欣喜地发现近年来的影视古装剧在服装和造型的设计上更加“走心”,“譬如《长安十二时辰》”。李晓艺也有同样的看法,“想想06年的《刁蛮公主》,服装上面还有羽毛”。

  虽然什么是真正的汉服、穿汉服该有哪些礼仪?迄今尚未有统一的规范和标准。但是,每一种声音,都带着对汉服的喜爱,都是打开千年文化记忆的一把钥匙。(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采娈、敖珞珈、丁允貽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