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城何以“跨越山海”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4-04-27 01:50:01
浏览

新华社重庆4月26日电(记者朱基钗 黄玥)“蜀道三千,峡路一线。”山城重庆,山地丘陵占市域面积90%以上,群山环绕、蜀道崎岖、峡江湍急,却始终拥有登高临远、通江达海的胸怀气魄。

主城以西,夹在中梁山和缙云山两条山脉之间的一片平缓槽谷地带,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坐落于此。

4月22日下午,正在重庆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第一站就来到这里。

10年前,2014年3月29日,德国杜伊斯堡港。习近平总书记见证一列满载货物的中国列车缓缓驶入。该列车正是从这个园区始发的。

雨后初霁,园区内一派繁忙。龙门吊起降不停、运转货车往来穿梭、各色集装箱层层叠放、火车汽笛声不时响起……

总书记乘车驶入园区内的重庆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下车走过铁轨,走到集装箱堆场深处。

现场有两列火车,正在进行作业。

中心站常务副总经理王海翔告诉总书记:“左边这列,是发往广西钦州的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装载的是汽摩配件和纯碱等化工品;右边这列,是发往德国杜伊斯堡的中欧班列,装的主要是新能源汽车和笔记本电脑。”

2009年建站伊始,王海翔就扎根于此,兢兢业业,一干就是15年。

“从默默无闻的四等小站到现在颇有名气的铁路一等大站,真正享受到了‘一带一路’带来的红利。”见证站区巨变的王海翔,满是自豪。

正是从这里出发,2011年,我国第一趟中欧班列“渝新欧”鸣笛西行;正是从这里出发,2017年,我国第一列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一路向南。

如今,中欧班列已累计开行超8.7万列,通达欧洲25个国家222个城市;西部陆海新通道已覆盖121个国家和地区503个港口。

站区里,总书记同货车司机、列车司机、装卸工人、场站管理人员等亲切交流。

身穿蓝色制服,头发已经花白,重庆机务段电力机车司机江彤举起手自报家门:“总书记好,我是火车司机江彤,也是中欧班列的首发司机。”

2011年3月19日,这是江彤永远铭记的一天。

那天一早,他接到发车指令,鸣长笛、松刹车,推动前进手柄,列车缓缓启动……“这是我无上的光荣。以前这里发出的列车最远开到广州,真没想到有一天可以直接发往一万多公里外的欧洲。”江彤说。

时光流转,车轮滚滚。

广袤的大陆腹地,“钢铁驼队”穿山越岭、穿过戈壁大漠;无垠的碧蓝深海,巨轮劈波、昼夜星驰。古老的丝绸之路重焕生机。

面对眼前这些投身伟大事业的平凡劳动者,总书记勉励:

“大家在物流一线,也是在对外开放一线,通过你们的辛勤劳动,很多商品跨越山海、走向世界,你们的工作很有意义。推动西部大开放、促进西部大开发,物流很重要,大家要继续努力,不断创造新的业绩,作出新的贡献。”

山城重庆,何以“跨越山海”?

在西部陆海新通道重庆无水港运营调度中心,总书记在一张巨大的数字地图前驻足。

屏幕上,以重庆为坐标点,不同颜色的箭头四向辐射,象征着一条条国际物流大通道向外延伸——

向西,中欧班列直达欧洲;向南,西部陆海新通道连接东南亚;向东,随着长江黄金水道奔涌入海;向北,“渝满俄”班列纵贯南北……

正如“无水港”这一形象的字眼,不靠海、不沿边的重庆将港口“搬到”山区,从内陆腹心挺进开放前沿。

由此,天堑变通途。

新时代的重庆,担负起“努力在西部地区带头开放、带动开放”的重大使命,“奋力打造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内陆开放综合枢纽”。

一个支点,撬动的是更大的版图。山城“跨越山海”,正是西部地区开放发展的生动缩影。

这次来重庆,习近平总书记专门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这是党的二十大以来总书记主持召开的第8场区域协调发展专题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