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雪龙”探南极(科技自立自强)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4-01-25 06:55:01
浏览

跟着“雪龙”探南极(科技自立自强)

 

  图①:“雪龙”号、“雪龙2”号航线示意图。
  自然资源部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供图
  图②:“雪龙2”号和“天惠”轮在浮冰区行驶。
  祝 贺摄(新华社发)
  图③:KA32直升机吊运物资前往中山站、内陆出发基地。
  本报记者 胡润新摄
  图④:雪地车进行海冰道路修整。
  本报记者 胡润新摄
  图⑤:考察队在长城站进行卸货作业。
  本报记者 胡润新摄
  图⑥:考察队在布放潜标。
  新华社记者 周 圆摄
  图⑦:罗斯海新站建设现场。
  自然资源部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供图
  图⑧:“雪龙”号停在中山站附近的浮冰区,考察队合影留念。
  本报记者 胡润新摄

 

  2023年11月1日,中国第四十次南极考察队踏上征程。从1984年我国首次开展南极考察开始,40年来,一位位极地科考工作者用坚实的探索步伐,驱散了冰雪之巅的未知;一个个科考故事,见证了“认识南极、保护南极、利用南极”的生动实践。

  本报记者胡润新跟随中国第四十次南极考察队“雪龙”号出征,亲历了“雪龙”号起航、穿越西风带、抵达南极的过程。让我们跟随他的视角,感受中国第四十次南极考察的重要时刻。

  ——编  者  

  

  2023年11月1日

  拔锚起航

  2023年11月1日,上海,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雪龙”号和“雪龙2”号静静停泊在岸边。

  由自然资源部组织的中国第四十次南极考察队即将出征,码头挤满了前来送别的亲友。

  雄浑的汽笛声响起,出发!数百名队员奔赴地球之极、冰雪之巅。

  我有幸成为中国第四十次南极考察队的一员,作为“雪龙”号随船记者全程参与。初登“雪龙”号,我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

  “雪龙”号是我国第一艘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雪龙2”号是我国首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

  “你知道怎么区分‘雪龙’号和‘雪龙2’号吗?”我的队友、随船卫星保障人员封翠萍问道,“答案就在‘雪龙’号的船体后部。”我随她来到船体后部的一颗白色大球前,这是“雪龙”号独有的标志性设备。“这是一套船载卫星遥感接收处理与海洋信息服务系统,通俗地说,就是‘捕星者’。”封翠萍介绍,南极周边气候多变、环境复杂,“捕星者”会实时接收多颗卫星数据进行处理,依据光学影像数据进行专题制图,由此获得周边海域的冰情图,为航线选择提供技术支撑。

  “雪龙”号上既有像我一样首次参加科考的新人,也有不少“老南极”。驻留在“雪龙”号上的第四十次南极考察队领队、首席科学家张北辰,已经是第四次参加南极考察。“南极太美丽太纯净了。”张北辰说,“作为科考队员,我们有责任让这份纯洁和美丽一直留在地球上。”

  2023年11月8日

  穿越赤道

  北京时间2023年11月8日,上午9时左右,“雪龙”号拉响汽笛,穿越赤道,开启了南半球的旅程。与此同时,“雪龙2”号和“天惠”轮也在各自航线上奋力行进,共同向南极进发。

  经过一个星期,我已经适应了航海生活。尽管船上空间相对有限,但考察队用心保障着每一名队员的工作生活需求:这里有独立卫浴、24小时热水、每日花样供应四餐,还有健身房、迷你篮球场。

  除了“硬件”支持,船上还经常举办各类活动。

  每周二下午“南极大学”定期开讲,从天文地理到气候变化,所有课程均由考察队队员主讲,出勤率达标的队员还能获得“毕业证书”。每名队员都会参与船上的日常工作,或是厨房帮厨,或是防海盗巡逻,这让枯燥单调的日程充实起来。我乐在其中,与队友们的情谊也日益深厚。

  2023年11月25日

  穿越西风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