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修画修心 匠心笃行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3-09-25 11:31:01
浏览

提到敦煌,你的脑海中首先会浮现出什么?

是鸣沙山是月牙泉、是大漠孤烟是驼铃阵阵、抑或是一眼千年的莫高窟……

敦煌坐落于河西走廊最西端,作为古代丝绸之路东西方交通枢纽和西域门户,见证了中华文明同域外文明千百年来的交融互鉴,《史记》中曾记载“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盛景。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敦煌再次成为国际文化交流的前沿阵地、国家向西开放的重要窗口,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莫高窟则是敦煌最闪亮的名片。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凝聚着千年历史与文化的精粹。莫高窟文化艺术的传承,离不开无数“莫高窟人”的默默守护,文物修复师李波就是其中一员,而他的父亲,是我国文物修复界的泰斗、被誉为“壁画医生”的李云鹤。

李云鹤是敦煌研究院第一位文物修复师。在那个一切都需要从无到有的年代,没有美术和雕塑功底,他就拜师学基础;没有工具,他就自己造;没有技术,他就自己研究。经过不懈努力,李云鹤用医用注射器、包裹绸布的棉球、专用的修复刀、洗耳球、除尘器等制作出了“修复套装”,还率先发明了“空间平移”“整体揭取”“挂壁画”等壁画修复技法。

1990年,在父亲的影响下,学习绘画专业的李波也成为一名文物修复师。择其所爱,终此一生。李波放弃大城市的繁华,更多由于耳濡目染父辈们的奉献精神。“我对敦煌对莫高窟,有感情也有责任”,这是一份刻在他骨髓中的信念与执着。

李波在查看文物修复保护情况。人民网记者 王文嘉摄

李波在查看文物修复保护情况。人民网记者 王文嘉摄

感情在心里,责任在手中。“文物的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谈到文物修复,李波强调最多的就是“敬畏”,文物的不可再生决定着“要对文物永远保持敬畏之心”。李波一直坚持修复文物最小干预原则“不拘泥于过去的经验,不停改进创新材料以及工艺,在最小干预的前提下保护好文物,最大限度地保护信息的真实性”。

现在李波也在带徒弟。他不但把这种工作理念传递给徒弟们,还要求大家静下心来全身心投入工作,“修复壁画的过程也是修心的过程”,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便“一画入眼中,万事离心头”,与文物进行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文物修复工作苦不苦?一个姿势就要保持很久,甚至会因此落下职业病,怎么会不苦?可李波说,“身体是苦的,但内心却是丰盈的。每当看到修复好的文物,这种成就感带来的喜悦是无可比拟的。”

作为文物修复师,李波的水平是过硬的,在今年3月份由国家文物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共同主办的2022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全国文物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上,李波荣获壁画彩塑文物修复师项目一等奖。

虽然李波并没有把“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挂在嘴边,但他的追求就是莫高精神的最好写照。

文物修复师像医生一样,将文物从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打磨中拯救出来。他们用生命和科学从事着工作,交付给我们的是已传承的历史和待构筑的未来。也许他们空间上活动距离不过百里,但时间上他们和古人一同完成的作品必将流传千年。


(责编:袁勃、姚奕)

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

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