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武器化”加速全球“去美元化”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3-09-10 08:56:01
浏览

原标题:美元“武器化”加速全球“去美元化”

   8月24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五次会晤发表《约翰内斯堡宣言》,强调鼓励金砖国家同其贸易伙伴在开展国际贸易和金融交易时使用本币的重要性,且责成各国财长、央行行长们研究金砖国家本币合作、支付工具和平台等问题,并于下次领导人会晤前提交报告。金砖国家此次积极推动本币结算合作,让“去美元化”再次成为国际热点议题。

  全球对美元霸权由不满走向不信任

   长期以来,美国利用美元霸权转嫁国内债务风险和“收割世界”的做法,引发很多国家不满。

   由于美元是债务计价货币且缺乏内外债务风险隔离机制,所以美国能借此将国内债务风险转嫁给国际债权人,这是美元霸权肆意侵占债权人利益的典型表现。美国还可以通过利率、汇率变化来收割全球,弥补国内债务。美国在政策宽松时期会制造巨量流动性,对外输出低息美元,在发展中国家制造资产泡沫,之后持续激进加息引导全球资金快速回流,形成巨大的“美元潮汐”收割发展中国家。“美元潮汐”周期性发生,导致世界经济危机频频爆发,比如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和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

   美元与黄金脱钩后,美国依靠霸权地位把美元从资产货币转变为债务货币,通过不断透支未来满足现实需要,导致美国国债规模日益高企并屡次突破债务上限。2023年6月,美国参议院通过一项关于联邦政府债务上限和预算的法案,这是自二战结束以来美国国会第103次调整债务上限。目前,美国联邦债务规模上限约为32万亿美元,占其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已超过120%,相当于每个美国人负债9.4万美元。庞大的美元国债规模让美国违约风险直接上升,引发全球不信任。7月30日,日本所持一笔价值2842亿美元的美国国债到期后未能及时偿付,动摇了全球对于美元国债作为最安全避风港的信心,全球三大国际评级机构之一的惠誉国际将美国长期美元债务评级从AAA下调至AA+。

   最重要的是,美元“武器化”让各国对美元这一“制裁货币”产生严重不信任。2001年“9 11”事件后,经济和金融制裁成为美国解决国家安全、外交政策和经济滞胀等一系列问题的首要工具。《纽约时报》将美国称为“制裁超级大国”。根据美国财政部发布的《2021年制裁评估报告》,自“9 11”事件以来,美国实施的国际经济和金融制裁呈爆炸性增长,制裁对象由2000年的912个增至2021年末的9400多个。特别是在俄乌冲突中,美国对俄罗斯发起了规模空前的金融制裁,限制俄罗斯主权债在国际金融市场融资,制裁俄罗斯央行,冻结其外储资产,切断金融交易,将7家俄罗斯银行剔除出环球银行间金融通信协会(SWIFT)等。美元“武器化”直接削弱了其国际货币基本功能,引发国际社会不安,各国对美元资产不信任感激增。

  “去美元化”进程由“独唱”走向“合唱”

   尽管美元在全球市场占据主导地位,但肆意透支美元霸权必然加速全球“去美元化”历史进程。其中,一些饱受美元霸权制裁的国家,如伊朗、俄罗斯、委内瑞拉等是“去美元化”行动的主要经济体。从2012年开始,伊朗在国际石油贸易中采用本币结算、易货贸易、石油换黄金等多种结算方式。俄罗斯则与多国签署石油贸易本币结算协议,2022年为反制裁将天然气等基础产品与卢布和黄金挂钩,并用加密数字货币进行油气产品的跨境支付。2018年委内瑞拉宣布以欧元、人民币、俄罗斯卢布等货币为石油定价。

   目前,全球采取多种方式推进“去美元化”进程。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23年7月发布的报告,全球110个国家已采取一种或多种形式“去美元化”。在国际储备方面,各国央行正在加快增加黄金储备。全球各国央行2022年黄金净购入量达1136吨,创下1950年以来的最高年度需求纪录,2023年对黄金的需求量仍在大幅攀升,2023年第一季度购买量同比增长176%。在数字货币方面,全球151个国家的央行已经推出或正在研究推出数字货币,未来可能成为“去美元化”的新生力军。在结算方式方面,多个新兴经济体在贸易结算领域推进本币结算。比如,印度与马来西亚协商使用印度卢比进行贸易结算;中国和巴西已达成本币结算协议,两国贸易结算基础将从美元转向人民币-雷亚尔。在结算渠道方面,全球已建立30多个可绕开美元的结算体系。其中,俄罗斯建立的金融信息传输系统(SPFS)和中国建立的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都具有跨境结算能力,而欧洲的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国与伊朗建立的贸易互换支持工具(INSTEX)可实现货物跨境支付而货款不出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