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舟”银河相会“天宫”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2-05-11 10:56:07
浏览

原标题:“泛舟”银河 相会“天宫”

   伴随着一阵山呼海啸般的巨响,火箭尾焰划破如墨的夜空,天舟四号货运飞船在长征七号遥五运载火箭的托举下一飞冲天。5月10日凌晨,天舟四号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2022年中国空间站在轨建造任务首战告捷。

   自古,人们对天宫就充满向往。如今,神话传说从梦想照进现实——中国空间站被称为“天宫”,中国货运飞船是“天舟”,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文昌航天发射场是中国空间站建造母港。

   “去年以来,我们先后发射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天舟二号和天舟三号货运飞船,圆满完成了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发射任务。”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主任邓洪勤介绍,天舟四号货运飞船总长约10.6米,最大起飞重量13.5吨,进行空间站上行运输和在轨存储、补给物资,支持开展适应货运飞船能力的空间运用和技术试验,“此次天舟四号任务是空间站在轨建造阶段的首次任务,也是长征七号火箭第5次、文昌发射场第17次航天发射。”

   5月10日凌晨1时许,发射塔架回转平台徐徐打开,火箭上的五星红旗和“中国载人航天”字样格外醒目。此时距离发射还有不到1个小时。

   与此同时,文昌通信站气象机房内,技术人员们需要保持不间断值班,快速捕捉不同天气背后的“小动作”,提前预警并将数据迅速上传,为火箭腾飞守护最佳“天窗”。

   “各号注意,30分钟准备!”1时26分,发射任务01指挥员王宇亮的口令响彻发射场。

   天舟一号任务一级动力系统箭上小组长、天舟二号任务01指挥员、天舟三号任务01指挥员……一路走来,王宇亮与“天舟”结下不解之缘,年轻的他伴随着这座年轻的发射场共同成长。

   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像王宇亮一样年轻有为的航天人还有很多:马亚奇、廖国瑞、符一行、肖建、周承钰……依托“嫦娥”“天问”行星探测、空间站建造等“国字号”工程,这里已经成为优秀青年展现才智的舞台。

   “各号注意,15分钟准备!”1时41分,伴随着倒计时口令,人们的神经再次紧绷。

   天舟四号货运飞船的成功发射,关系到后续空间站建造任务顺利完成,环环相扣、意义重大。针对此次任务火箭测试发射流程,文昌航天发射场团队由原先的35天优化为27天,时间紧、任务重、挑战大。

   “此次任务发射窗口窄、流程优化多、技术状态变化大,并且是发射场首次实施液氧煤油并行加注,难度和挑战非常大。”文昌发射场低温加注系统高级工程师张青所在团队20余天连续奋战,梳理识别液氧煤油并行加注的薄弱环节,针对预想的百余种故障模式分别制定了详细的故障处置预案。

   “各号注意,5分钟准备!”

   “各号注意,1分钟准备!”

   激动人心的时刻来了!指控大楼、测控点号、观光平台……人们屏住呼吸,一双双眼睛紧紧盯着即将腾飞的火箭。

   “5、4、3、2、1,点火!”1时56分,烈焰喷薄而出,撼天动地的轰鸣响彻海天,长征七号火箭托举着天舟四号腾空而起,在夜空中划出一道绚丽的轨迹。

   文昌航天发射场铜鼓岭测控站与发射塔架隔海相望,被称为“万里海天第一棒”,站点在火箭发射后会第一时间捕捉飞行姿态、飞行数据等信息。随着火箭划破夜空,雷达岗位操作手面前的屏幕上出现了两道短小的“杠杠”,分别代表着正在奔向太空的长七火箭和天舟四号货运飞船。

   热烈的掌声响起,欢呼声、喝彩声连成一片。当庆贺成功的“大红屏”亮起,文昌航天发射场向世界郑重宣告:2022年中国空间站建造任务首战告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