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稳饭碗就得做大做强“小”种子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2-03-14 10:02:01
浏览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3月6日下午看望了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意见和建议。他强调,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种源安全关系到国家安全,必须下决心把我国种业搞上去,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

  保障粮食安全这件“大”事,必须关注背后的“小”种子。对如何推动我国种业自立自强,相关领域专家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对策。

  育种效率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

  “我今年提的有关种子的提案就有四项。”全国政协委员、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刘昕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在他看来,种业是国家粮食安全的核心基础,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我国在种业发展上还有一些“短板”亟待补上。

  “我国在育种效率上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玉米和大豆的单产仅是国际先进水平的2/3,饲用玉米、大豆进口依存度逐渐增高,高端的蔬菜种子高度依赖于国外。”刘昕直言不讳。

  刘昕认为,目前世界种业市场正发生深刻变革,国际大型种业公司规模不断壮大,种业集中度不断提高,全球五大种业公司在前沿育种技术领域投入巨资。在这一背景下,他担心,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和世界种质资源大国,种子企业多而不强,新技术应用滞后,育种机制不完善,竞争力弱。

  “世界种业育种已进入生物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信息技术的育种‘4.0时代’。我国仍处在以杂交选育和分子技术辅助选育为主的‘2.0时代’至‘3.0时代’之间。”刘昕指出,国内育种技术在基因编辑、合成生物学、人工智能育种等多种新兴交叉领域技术研发方面存在明显短板。

  种业市场同质化竞争严重

  同样聚焦种子,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教授范国强关心如何促进种业市场健康有序发展。他认为,种业发展归根到底是科技与市场协同发展的结果。

  “育种单位有着较强的技术力量,而种业公司则掌控着市场开发环节。只有双方通力合作,才能促进整个种业的健康发展,保障我国农业生产安全。”范国强说,近年来我国种业发展在取得可喜成绩的同时,也暴露了一些问题。

  “市场监管有待继续加强。”范国强调研发现,大型种子公司主推的热销品种往往成为假冒的主要对象,受地方保护主义影响,一些地方政府甚至袒护违规侵权单位。而且,良种补贴政策在品种选择、操作公平等方面仍有待提升。

  范国强还观察到,目前种业市场同质化竞争严重,结构性供给过剩,种业生产、销售信息不畅通。此外,由于品种审定的渠道越来越多,一些原本育种水平较弱的种子企业,选育品种通过审定后,大力营销宣传自育品种,鱼目混珠,令农民们无所适从。

  凡此种种,影响了种业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构建高效的国家育种创新体系

  如何把“小”种子做大做强,保障14亿中国人端稳饭碗?

  刘昕建议,首先要重视保护和利用种质资源。在他看来,种质资源是种业自主创新的战略性资源,保护好种质资源是更好利用种子的基础和源头。

  对实现种业自立自强,刘昕认为,关键在于自主创新。他建议,构建更加系统、完备、高效的国家育种创新体系,打造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育种科技力量和育种创新高地,持续推进良种联合攻关和遗传改良计划。

  在育种科研机制体制方面,刘昕建议,要建立长期稳定的种业研发资金支持保障机制,支持育种的基础性、前沿性、公益性研究。他还提出,建设“育繁推”一体化的商业化育种体系,支持产学研深度融合,扶持优势育种企业做大做强。

  健康的种业市场同样不可或缺。“要加强种业市场监管力度,打击生产经营假、劣种子违法行为。”范国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