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部公布粮食加工减损增效典型案例粮食加工损失率均在2%以下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2-03-08 11:34:01
浏览

小字号

人民网北京3月8日电 (记者李栋)近日,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公布全国粮食加工环节减损增效典型案例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共推介了小麦适度加工、稻谷适度加工、小麦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和稻谷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4大类24个减损增效典型案例。公布的案例通过对工艺和装备的革新,加工损失率均在2%以下。

促进粮食加工减损增效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是实现粮食加工等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措施,也是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的内在要求。据专家估算,目前我国小麦、稻谷加工环节的损失率为4%-5%,此次公布的典型案例以使用国产装备为主,优化生产工艺,改进技术装备,加工损失率均在2%以下,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每年全球粮食从生产到零售全环节损失约占世界粮食产量的14%。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安全仓储与科技司司长王宏在国新办发布会上曾表示,节粮减损工作任重道远。“粮食加工环节因过度加工、工艺落后等因素,导致面粉、大米出品率不高,未形成营养导向的加工体系。有研究表明,若减少大米抛光次数,使用适宜技术装备,可降低碎米率5个百分点以上。王宏说。

《通知》强调,通过典型案例的宣传推介以及强化政策扶持,引导粮食加工企业进一步规范管理、稳定经营,升级先进的管理模式、优化先进的技术工艺、改进先进的装备装置,建立先进的标准体系,进一步促进粮食加工环节减损增效,同时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形成稳定的协作关系,让农民更多分享粮食减损增效增值收益。


(责编:王连香、吕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人民银行:人民币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第一大跨境结算币种     人民网北京3月8日电 (记者罗知之)据人民银行官网消息,人民银行联合相关部门共同发布了《关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便利资金融通,服务实体需求,惠及民生福祉,全力支持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截至2021年末,已有近千家优质企业享受政策红利,2021年大湾区内跨境人民币结算规模达3.8万亿元,人民币成为大湾区内第一大跨境结算币种。…    
焦云代表:构建立体化新能源体系 促进高耗能产业低碳转型     人民网北京3月8日电 (黄盛)“构建以氢能源为中心的新能源综合运用体系,对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尤其是推动东北地区发展振兴有着重要的意义。”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宝泰隆董事长焦云向人民网财经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