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浦大桥:“而立”成网红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1-12-02 08:40:01
浏览

原标题:南浦大桥:“而立”成网红

南浦大桥:“而立”成网红

  12月1日拍摄的上海南浦大桥(无人机全景照片)。 新华社记者方喆摄

  1991年11月18日,新华社发布的一则通稿《我国最大斜拉索桥在上海建成》引发广泛关注。稿件的开头写道:“随着最后一盏桥灯的安装、最后一道桥面行车线的漆就,我国最大斜拉索桥——南浦大桥,在上海黄浦江正式建成。邓小平同志题写的‘南浦大桥’手迹,镶嵌在巍巍桥塔之上。”

  当年12月1日,南浦大桥正式通车,结束了上海市区居民只能依靠轮渡和隧道过江的历史。

  一转眼,三十年过去了。2021年12月1日,南浦大桥“三十而立”,浦江两岸高楼林立,已有13座跨江大桥方便居民出行。

  南浦大桥,这座上海市区第一座横跨黄浦江的桥梁,也是当年我国跨度最大的桥梁,今年又因为网友的特效视频,在TikTok上被点赞近百万次……打开新华社的稿库,与南浦大桥有关的稿件超过3000条。跨越30年,这座大桥究竟有哪些故事?

  一跨423米过江,曾经的“中国第一桥”

  “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这句当年老百姓的俗语,客观上反映了早年间上海黄浦江两岸的交通不便。上海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在20世纪80年代迎来发力期,在市区建设一座跨越黄浦江的大桥被提上日程。

  在新华社1990年的稿件中,建造南浦大桥被称为“上海的百年大计”。如今的南浦大桥与许多大国工程比起来似乎并不显眼,但是在20世纪90年代,它创造了许多记录。南浦大桥是我国第一座自行设计、自行建造的双索面、迭合梁斜拉桥。

  当年,在黄浦江上造桥并非易事。南浦大桥的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林元培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曾说:“数万吨级的巨轮要进出黄浦江,要求桥必须一跨过江,而上海又属软地基。要在黄浦江上造一座特大型桥梁,难题如山啊!”一年半的时间里,林元培和同事们一笔一画画出来的设计图纸,可以塞满一间小屋。

  最终,大桥选址在南码头——黄浦江市区段江面最窄处,航道距离为350米,又是建造上海内环道路的过江咽喉处。而为了保证驳岸的安全,大桥主塔往两岸延伸,主桥长846米,以一跨423米过江,跨度之大为彼时的全国之最,在世界上也位列前三。

  南浦大桥的工程建设热火朝天,8000多名建设者高效完成了任务。与此同时,南浦大桥的建设质量也很高,大桥的主塔垂直度要求不超过1/3000,最后达到了1/12500,精度提高了四倍。

  桥塔之上,邓小平同志题写的“南浦大桥”笔力遒劲。1991年2月,邓小平来到南浦大桥工地考察。时隔一年多之后,1992年2月,邓小平再次来到这里,冒着冷冽的寒风,站在桥上欣然留影。

  这座总投资8.2亿元人民币的大桥,于1991年12月1日正式通车。大桥开通之后,汽车从桥上过黄浦江,由过去排队轮渡耗费2小时以上,缩短为7分钟。当年新华社报道写道:“南浦大桥将是开发、开放浦东,振兴上海的一条宽阔跑道。”

  三十年后,南浦大桥已经有12位“兄弟”

  很多老上海人应该还记得,最早驾车走南浦大桥是要收费的,而且大桥还开放了游览项目,供游客参观。据南浦大桥的管理方介绍,当年南浦大桥是上海市政府通过贷款和外资建设的,为了偿还贷款和利息,大桥通车后设置了越江费,货车则根据吨位收取不同的费用。

  “南浦大桥通车后,运营方式几经变化,每一次都与上海城市发展息息相关。”工作人员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