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显微镜”助力脑科学探索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1-05-18 05:38:01
浏览

“超级显微镜”助力脑科学探索

 

  4月24日拍摄的清华大学校园景色。
  新华社记者 邢广利摄

 

“超级显微镜”助力脑科学探索

 

  2016年11月,团队成员在清华大学进行第一代RUSH仪器系统集成测试。
  资料图片

 

“超级显微镜”助力脑科学探索

 

  清华大学RUSH仪器外观图。
  资料图片

 

“超级显微镜”助力脑科学探索

 

  小鼠全脑皮层神经活动动态成像结果图。
  资料图片

 

  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清华大学考察。在清华大学成像与智能技术实验室,习近平总书记察看实验室开展计算光学、脑科学与人工智能交叉科学实验研究和开发新科技应用场景情况,听取实验室理论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应用等情况介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重大原始创新成果往往萌发于深厚的基础研究,产生于学科交叉领域,大学在这两方面具有天然优势。要保持对基础研究的持续投入,鼓励自由探索,敢于质疑现有理论,勇于开拓新的方向。

  清华大学成像与智能技术实验室成立于2001年。实验室负责人戴琼海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院长。多年来,该实验室提出了多维多尺度光场智能成像理论,并通过原始创新,研制出了“光电芯片”“成像芯片”“显微仪器”,站在本领域的国际前沿。

  被称为“超级显微镜”的高分辨光场智能成像显微仪器正是实验室前沿研究成果之一。这台领先世界的仪器有何神奇之处?未来又将如何实现成果转化落地?近日,记者走进清华大学成像与智能技术实验室,探访了这里的创新故事。

  

  领先国际的介观显微仪器

  从清华大学东南门走进校园,一路绿树成荫。蓝天白云下,喷泉的水柱有节奏地跳跃着,闪烁着晶莹的光芒。就是在这样静谧的校园里,诞生着一项又一项顶尖的创新科研成果。高分辨光场智能成像显微仪器(英文简称RUSH)正是其中一个。

  仪器是科学研究的“先行官”。自从显微镜发明以来,人类才逐渐看到了更微观的世界,比如微生物、细胞组织,推动了生命科学的发展。而在21世纪,揭示大脑的奥秘成为生命科学研究的金字塔尖。RUSH仪器的研制目标正是剑指脑科学研究。

  戴琼海说,近100年有120多项获诺贝尔奖的研究与脑科学有关,说明全球科学界对脑科学研究特别青睐。一般成人大脑中有860亿到1000亿个神经元,每个神经元还包含1000多个突触,与其他神经元互相连接,并且连接关系处在动态变化中。研究大脑的运作机制,对发展人工智能、治疗如阿尔茨海默症等疾病都有重要意义。但因为人类的大脑是极为复杂的网络,我们至今对脑的科学研究还属于初步探索阶段。

  “从2013年开始,美国、欧盟、日本、韩国等都启动了‘脑计划’研究。这当中的研究方向有很多,我们专注的是揭示神经环路的活动规律。”研发团队成员、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副研究员范静涛向记者讲解道:“我们可以把神经元理解为一个个路由器,它们不断在收发信号,构成了人的思想、意识等。神经元之间先连接成小的神经环路,在此基础上再形成全脑神经网络。要直接看到神经环路里神经元是如何工作的,就是我们要突破的难题。”

  在过去,脑观测仪器主要有两个方向:微观仪器能看清神经元,但看不到全脑;宏观仪器能看到全脑,但无法分辨神经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