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经济带小水电绿色大转身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1-05-11 09:14:01
浏览

原标题:长江经济带小水电绿色大转身

  截至2020年底,3500多座位于自然保护区核心区或缓冲区、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电站已退出,2万多座电站完成整改,9万余公里减脱水河段有了水,长江经济带小水电清理整改阶段性目标已经完成。

  在长江经济带的崇山峻岭、江河湖泊之间,分布着2.5万多座小水电站。散落在山乡田野的小水电站,为点亮乡村出过不少力。

  然而,一些地方违规建设、过度开发小水电所带来的生态问题也不容忽视。2018年底,水利部、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国家能源局携手拉开了长江经济带小水电清理整改序幕。

  两年多来,长江经济带小水电清理整改交出了一份怎样的答卷?现代科技手段在其间发挥了哪些作用?科技日报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截至2020年底,3500多座位于自然保护区核心区或缓冲区、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电站已退出,2万多座电站完成整改,9万余公里减脱水河段有了水,长江经济带小水电清理整改阶段性目标已经完成。”5月7日,水利部农村水利水电司副司长邢援越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指出。

  实时在线监测,确保生态流量泄放

  轻点鼠标,访问系统,电站名称、通讯状态、核定生态流量、总瞬时流量、累计流量等信息一览无余。如果生态流量下泄正常,该电站合格状态栏就会显示绿色的对勾,否则会呈现红色的小叉。

  在湖南省浏阳市水利局会议室里,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了正在运行中的浏阳市小水电生态流量监管系统。“借助这套系统,我们可以对90座有生态流量泄放要求的电站进行在线监管,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可以及时和相关电站联系,进行后续的处理,确保生态流量泄放。”浏阳市水利局局长邓华介绍。

  确保生态流量泄放,是小水电向绿色发展转型的“牛鼻子”。受开发理念和技术条件限制以及违规建设、监管不到位等原因,一些地区小水电存在开发过度的情况,造成局部河段减水脱流甚至干涸,影响了生态环境。

  据介绍,为有效改善减脱水河段生态,此次清理整改中有1.4万多座小水电站完成泄放设施改造,安装各种监测设备1.7万多台(套)。目前正在运行的2.1万多座电站按规定落实了生态流量,并接入各级监管平台。

  “按照相关部署,此次涉及清理整改的各省市统一或由市县建设小水电生态流量监管平台,具备通信条件的电站都实现了实时在线监测,小水电生态流量监管体系已初步建立。”邢援越介绍,安徽、江西、湖北、四川等省出台了生态流量监管文件,其中江西还制定了重点监管电站名录。

  装机减少,发电引水强度下降

  我国小水电站量大面广,资源禀赋差别较大,开发方式多样,所有制形式多样,80%左右为民营电站,相当一部分电站还承担着防洪、供水、灌溉等综合利用功能,加之各地不同时期出台的相关政策也不尽相同,清理整改面临诸多难题。

  “思想转变难、资金压力大、手续补办难、生态改造任务重等,是我们在推进小水电清理整改中遇到的一些现实困难。”湖南省水利厅农电局副局长戴灵辉坦言。

  针对难点痛点,水利部联合相关部门加强顶层设计,出台了《关于开展长江经济带小水电清理整改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逐站核查存在问题,以县为单位开展综合评估,按“退出、整改、保留”3类提出分类意见,限期退出涉及自然保护区核心区或缓冲区、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违规水电站,全面整改影响生态环境、审批手续不全的水电站,同时要求地方以清理整改为契机,建立推动小水电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