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藏粮于技”加快破解农业科技“卡脖子”难题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1-04-29 10:17:01
浏览

原标题:推进“藏粮于技” 加快破解农业科技“卡脖子”难题

  《经济参考报》记者在多个粮食主产区调查发现,随着“藏粮于技”战略的不断推进,农业科技不断夯实我国粮食安全基石。不过,与国外农业发达国家相比,粮食作物单产水平仍有待提高,在高端农机、育种研发等方面的“卡脖子”技术亟待破解。

  “藏粮于技”成效显著

  黑龙江省垦区红卫农场种植户韩双栋去年种了300多亩水稻,采用无人驾驶智能收获机来收割。“过去小镰刀,秋收要持续近一个月,现在几天就能完事。”韩双栋说,借助北斗导航卫星定位,无人驾驶收获机提高了收获精度,减少了收割过程中的粮食损失。

  这是近年来我国实施“藏粮于技”的一个缩影。“藏粮于技”不仅降低了种田成本,提高了作业效率,解放了劳动力,还使得粮食丰产、农民丰收更有保障。

  陕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赵建兴说,近年来,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技术优势和逐渐建立的玉米产业技术体系,陕西提出了以“改土、改品种、改生产方式”和绿色防控技术为保障的玉米“三改一防”高产栽培技术,亩产提高100多斤。

  针对种地成本高、科技服务不到位等问题,近年来,中化集团提出MAP(现代农业技术服务平台)模式,这是一个以技术为核心、线上线下结合的为农服务平台。去年春耕期间,因为疫情,农资储运面临困难,黑龙江省绥化市兰西县积极组织服务主体与中化集团MAP技术服务中心对接。兰西县兰河乡瑞丰玉米种植合作社理事长杜亚东说,MAP服务中心保障农资品质的同时,实现集中调运,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每吨化肥成本降低了百元左右”。

  经过三年探索,中化集团已在全国建设运行近300个MAP技术服务中心,并构建县乡两级农业服务体系,开发挂牌800多家MAP乡村服务站。吉林省梨树县卢伟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当地的MAP乡村服务站,合作社理事长卢伟说,近年来,在中化农业提供技术服务支持下,推行“节肥减药”行动,并实施保护性耕作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取得明显成效,黑土地有机质含量增加,由瘦变肥。

  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罗小锋说,“十三五”以来,随着农业科技投入不断加大,我国在品种选育、粮食单产等方面水平不断提高;随着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加大,我国粮食生产抗灾能力显著增强,农业科技正在成为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压舱石”。

  仍存一批“卡脖子”技术

  基层农技干部、农业主管部门负责人、涉农高校专家等认为,近年来,我国农业科技整体水平逐步提升,但与国外农业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一些“卡脖子”技术,制约“藏粮于技”进一步推进。

  高端农机研发能力不足。专家表示,国产高端农机往往在某个关键细节上败给国外农机,“能用、爱坏、常修”成了国产农机具的通病,还面临着整体研发能力较弱、核心技术有待突破、关键零部件依靠进口、基础材料和配套机具质量不过关等问题,成为影响农机化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制约。如国产300马力以上的高性能CVT拖拉机和喂入量在12公斤/秒以上的大型高效谷物联合收获机还比较薄弱,无法满足大规模高效农业生产的需要。

  受访专家表示,一台农机整机产品往往由成百上千个零部件组成,目前国产农机技术升级受困于核心零部件的研发和配套。如采棉机的采棉头,打捆机的打结器,拖拉机、收割机的液压无级变速器等核心零部件多数都得从国外进口。

  科研机构和企业缺乏有效协作,部分品种育种研发水平低,甚至存在空白。黑龙江种业技术服务中心主任黄春峰说,国外种子研发多是在大公司,种质资源的收集源于百年积累,起步早、科研投入大。而我国商业化的农作物种业科研体制尚未建立,投入有限、基础薄弱,缺乏有效协作;技术、资源、人才向企业流动不畅。黑龙江省农科院园艺分院研究员张慧说,黑龙江种植的胡萝卜、菠菜、长日照洋葱等基本上都是洋种子,这些品种的国产种子研发几乎处于空白状态。